白玉兰话题引发媒体热议

标签:
白玉兰教学论坛媒体关注学生权利ppl教育 |
分类: 校园一瞥 |
4月10日举行的白玉兰论坛,引起了沪上各大媒体的关注。4月11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闻晨报》、《新民晚报》等各大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引发大家对学生权利的关注和讨论。限于篇幅,这里选择两篇媒体的报道,和大家共享。
一、《解放日报》的报道
“白玉兰”教学论坛探讨新时代学生权利
多数学校不再公布成绩排名
本报讯
本届“白玉兰”教学论坛聚焦“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学生权利有哪些?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对10所中小学的2900多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学生把
“学业成绩”,是大多数学校和家长关心的核心指标,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事关自己的人身权。在“学校、老师有没有在班级或全校范围内张榜公布考试成绩或排列名次”这一项目的调查中,多数学校不公布成绩和排名,但也有一些学校采取成绩排名的做法,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如高中阶段,“有时”和“经常”被公布成绩排名的受访者占20%,而初中阶段则占了四分之一。
中学生呼吁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不当着全班级同学的面公开成绩、不侮辱成绩差或不爱学习的学生、不当众打击学生自尊心等。
学生做主,“翻转”传统课堂
本报记者
学生每周5天时间在学校,在校期间绝大多数时间在课堂。因此,“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就不能不在课堂上做文章。昨天,参加“白玉兰”论坛的教师代表展示了“翻转”传统课堂、变老师主导为学生做主的探索。
“老师,为什么生活中用的电池和课本上介绍的不一样?”华东师大一附中化学老师徐凯里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挑战。“以往,教师是知识权威、课堂主导,学生的质疑提问很可能被视为扰乱课堂秩序。而如今,随着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长进,师生教学相长,在课堂上成为现实。”
徐凯里遇到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学生有兴趣的,课本不教、高考不考,究竟教还是不教?为了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质疑精神,徐老师专门拿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自己制造一节电池。学生们课外查资料、课上动手探究,并帮老师一起分析了书本上电池知识的缺陷,最后找到了相对实用的方案。“很多学生说,学以致用的那份欣喜和体验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学习让人意犹未尽。这种科学启蒙,价值当然远大于一个简单的知识点讲解。”
复兴初级中学的历史老师赵文娟,则在尊重学生的“不喜欢”过程中,把“课堂主权”还给学生。这位骨干教师说,自己一直致力于教学、自认为能胜任课堂。有一次愚人节的课堂上,她跟学生开玩笑,请学生自选上自习、上音乐课还是继续上历史课。学生们说“要睡觉”、“上自习”、“看电影”等,只有两三个忠实的粉丝说要上历史课,但微弱的回答迅即淹没在全班同学的笑声中。“我明白我输掉了我的课堂,学生不愿意上这样的历史课。”
赵老师反思:“学生不喜欢我的课,我很痛苦。但更痛苦的还是学生,他们不得不坐在不喜欢的课堂当中,收获很少,还要忍受各种无聊、无奈甚至是反感情绪,被动地受到伤害。”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历史课?赵老师从初中学生的特点入手,“颠覆”了自己的传统教学:做一个会讲故事的历史老师——把枯燥的说教变成多维的历史故事;带领孩子去体验古代造纸术、模拟青铜铸造、到博物馆的文物面前讲解中国古代科技史……立体的历史课堂、鲜活的亲身体验,让赵老师的历史课很快成了学生们欢呼雀跃的课堂。
二、《新民晚报》的报道
“白玉兰”论坛讨论学生权利保障
本报讯(记者马丹)虽然多数学校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隐私,但仍有近25%的初中学校和20%的高中学校会张榜公布成绩。昨天,上海市第二届“白玉兰”教学论坛在沪举行,聚焦“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论坛上,虹口区发布了一项《中小学在校学生权利保障情况》的调查报告,现代学生希望沟通多一点,尊重多一些,同时,认为分数排名等事关隐私,属于个人的人身权,希望不要公开。
“学业成绩”也是隐私
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对该区10所中小学的2900多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调查了小学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以及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自身权利”应该包括人身权、休息权、受教育权及其他权利四大类。而其中,多数学生的权利诉求集中在人身权上,主要表现为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以及希望成人保护他们的隐私。
调查中,学生们纷纷反映,“学业成绩”仍是大多数学校和家长关心的核心指标。在“学校、老师有没有在班级或全校范围内张榜公布考试成绩或排列名次”一项中,多数学校尤其是小学均已废除了成绩和排名公开,但张榜公布现象在部分学校仍然存在,并给学生带来压力和不良影响。高中阶段,“有时”和“经常”被公布成绩排名的受访者占近20%,而初中阶段则占四分之一。对此,学生呼吁,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不当着全班级同学的面公开成绩、不侮辱成绩差或不爱学习的学生、不当众打击学生自尊心等。
“休息娱乐权”是焦点
中学生更注重自身的民主权利。虽然九成多的中学生“有机会和渠道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但学生仍希望学校能多听听他们的想法,表达了更多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据调查,在“班干部是否经过全班同学投票选举产生”一项中,表示“全部都是”的初中受访者占了四分之三,但高中受访者不足七成。同时,仍有近15%的初高中学生认为:有机会参与或管理班级重大决定和活动的机会并不多。
此外,休息娱乐权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不过,随着重视程度提高,学校基本都能保证学生的体育课程和体育锻炼,不能保证的初中学校只有1%,高中学校为3.4%。
报告研究者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业压力日渐增加,但个别家长和教师的观念有些过时,他们通常认为“主要成绩”上去了,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只要“办法是行之有效”就是对学生负责,却不顾是否合理合法。而社会舆论过度宣扬竞争,也提升了家长们的“忧患意识”,让孩子提前“站在起跑线”上。“这不是维护学生的权利,反而是在损害学生权利。”
三、我区教师的观点
在4月10日的论坛上,我区有4位教师、班主任和校长的代表纷纷登台,就自己对学生权利的理解和实践进行演讲。他们演讲的内容已经同步在“上海教育新闻网”上进行了直播,下面是他们演讲的讲稿链接。现场的演讲更加精彩,可以直接到“上海教育新闻网”上观看视频。
1. 徐凯里:尊重学生的求知权
2. 赵文娟:选择与适应选择
4. 胡培华:尊重学生应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