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十个关键词(四)
(2013-03-07 07:19:28)
标签:
特色多样学校制度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关键词之七:特色多样
关注特色建设,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有着直接的关系。学校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升学率上,学校办学逐渐走向平庸,人才培养的规格日渐单一,办学趋同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和升学压力所累,学生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教育偏离本源轨道越来越远……通过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发起和推动,让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办出自己的特色,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快人才的培养,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特色”是针对学校提出的要求,希望学校在特色课程、特色项目建设方面多一些思考和探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多样”是对区域教育整体样貌的描述,可以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和学校,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张扬。
有两个概念需要区分: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
特色学校,通常是政府为了开展教育实验或培养某些方面专业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像上海实验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等等,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学校。政府给予了这些学校特殊的招生政策和课程设置的权限,使得他们可以独立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验,并因此而形成自身的特色。
学校特色,通常是普通学校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重点建设的相关校本课程或特色项目。比如说北虹高级中学的艺术类课程、钟山初级中学的志愿者课程、华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的分层递进教学研究、幸福四平小学的小班化教学、四中心小学的协同教学等等,都属于这种类型。这些课程或者项目都是学校在该领域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的结果,在实践的初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学校的“特色”,他们坚持规范办学,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某一角度的创新,时间长了,拿出了一些遵循教育规律的经验来,这些经验是别人没有的、独特的,但是能解决现实教育问题,被人们所认可,于是就形成了学校特色。
从教育局的角度看,无论是特色学校还是学校特色,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在2013年,我们将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上迈出新的步伐,在和大学共建的过程中创办高质量的特色学校,开展办学体制改革的试点和实验,努力满足我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学校特色的扶持力度,支持学校建设特色课程,开展特色项目的实践研究,并为这些研究提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撑。
教育局将出台学校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如何建设学校的特色课程、特色项目予以指导;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开展学校特色建设的核心要素分析和梳理,研究不同类型的学校特色所具备的一些共性要素,指导面上的学校努力创建学校特色,着力改变学校办学“千校一面”的窘况。
在虹口教育“十二五”规划中,特色建设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关于特色建设,一方面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明确特色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借助实验项目开展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当我们全区的各校都特色鲜明的时候,我们区域整体的教育就一定是均衡发展的,是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
关键词之八:学校制度
“九五”期间,虹口区教育局就承担了省部级重点课题《中小学校自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0多所学校经过5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中小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学校层面形成了“制定规划、实施规划、逐年自评、终结性自评”的以编制三年规划引领学校发展的新模式;教育局层面形成了“规划指导、规划评审、跟踪督导、全面评估”的教育评价运行模式。
“十五”期间,虹口区教育局又承担了省部级重点课题《构建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探索以建立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为重点,以完善和调整新型的政府、学校关系为基础,以加强学校与社会、社区融合互为抓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满足区域内人民教育需求为价值追求的区域性现代学校制度体系。该项研究一直持续到今天,形成了“一校一章程”、“一校一规划”、“一校一制度”、“一校一评价”、“一校一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
今年年初,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正式颁布,对学校按照法治精神与原治校,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等提出了系统要求,这对虹口教育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是对我们过去十年努力探索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最好肯定,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先行先试的区域,在全国教育系统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背景下,我们该继续做出怎样的努力,继续提供鲜活的经验?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区各学校在学校章程的修改方面花费了不少的精力,这件事情要尽快完成,并让章程真正成为学校的“基本法”,抓住了章程建设,依法治校才可以达到纲举目张之良效。
从去年开始,在组织部的指导下,我们区的凉城三小、北虹初级中学两所学校开始启动“法人治理结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这其实就是进一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强依法治校的新实践、新探索。它有两个重要的标志:一是学校章程,二是学校理事会。由教育专家、社区贤达、学校的教职员工等共同组成的学校理事会,在学校办学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对落实“管、办、评”的分离也是一个很好的探索。目前,两所学校的理事会已经初步形成,3月份将举行试点的正式启动仪式,并召开第一届理事会。我们期待两所学校有更多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关注此项改革,提前做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