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焕琛视察指南针基地

标签:
科普教育基金会指南针基地教育 |
分类: 校园一瞥 |
1月17日下午,在举行了首届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之后,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左焕琛一行来到位于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北部校区)的“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基地”,实地考察基地的课程设置和运作情况。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募基金会,成立于2001年。其宗旨是:动员社会力量,集聚各方资源,广泛开展和支持各类科普教育活动,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促进科普能力建设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要资助的项目有:上海科普大讲坛,上海生态与健康论坛,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明日科技之星”——科技拓展培育基地、开放式学生论坛,上海科技馆“动物世界展”、“蜘蛛展”、 神五”“神六”“神七”“航天实物展”、“SARS健康生态展”等;创办自主品牌科普项目有:流动科技馆、科普夏令营、盲人科普之旅、DIY实验室等。特别是从国外募集了总数300多件、价值超过1500万美元的世界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填补了上海乃至国内自然博物馆的收藏空白,有力支持了上海科普教育事业发展。
基金会在成立十周年之际,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首次在上海市设立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简称“上海科普奖”),以表彰涵盖科普图书、电影、论坛、网站甚至展教器具等各种形式的科普成果。“上海科普奖”设有杰出人物奖和个人贡献奖,最高奖励金额10万元。虽然钱并不算多,但对于科普工作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基地”试运行一年多的时间来,已经接待了5万多人前来体验,包括到上海游学的世界各地的学子。基地在挖掘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科普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除了基地总部之外,我们还在8所学校设立了专题展示体验分中心,包括曲阳四小的古船文化、广灵路小学的桥文化等等;21所学校作为指南针基地学校,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吸引全区各小学的学生前来学习。
根据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签订的部市合作协议的要求,“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青少年基地”建设的目标是:学生体验中心、教师培训中心、课程研发中心、器材配送中心。我们深知,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充分利用多方资源,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就是我们需要借助力量之一。
左焕琛理事长一行听取了我们对“指南针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并逐一考察了我们已经建设成的两个展示馆和五个体验馆。她对我们已经取得的进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我们已经开发出来的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上海科技馆能够引进将我们的相关课程,丰富科技馆的动手实践内容。
我们也希望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能够持续关注我们的实践,并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我们一定的支持,帮助我们将这一基地建设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