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12)

标签:
和谐关系工作实践反思总结教育 |
分类: 我的心情 |
总感到这时间走得越来越快了,一年的光景转瞬即逝,眨眼的功夫,又到了总结的时候。回想过去的一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或许就是对教育中若干关系的思考,以及着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了。
1月
读了对我影响最大的年度书籍之一:《理解教育》。促进了我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关系的思考,让我明确在教育中家长、学校、教育局的职责和定位。
2月
在校园长例会上讲述教育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博客中去之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校长》杂志将讲话的内容刊登了出来,《中国教师报》依次进行了一次策划,邀请我和东北的一位教育局长进行关于教育关系的对话,并将相关内容刊登在了《中国教师报》上。
同月,确立了以“绿色生态化、特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为抓手的虹口教育工作思路,作为新学期的工作亮点,也刊登在了《中国教师报》上。
3月
在《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的刊首语上发表“教师应具备的几个观念”一文,着重强调新时期的教师,要确立“关系第一,知识第二”,“联系第一,记忆第二”,“探究第一,讲授第二”等教育新理念,促进教育的转型发展。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到12月底,有844人阅读,96人转载。
同月,还成为了《中国教育报》的专栏作者,在该报的《观点》版面中设置专栏名称“非常道”,讲述自己的教育观点。
在《中国教育报》的“区域周刊”版上,发表了自己的一篇观点文章:“教育局的行政管理核心是监督和服务”。这篇文章成为该版年终总结时的主打文章之一,在12月27日的报纸上再次做了回顾。
4月
荣获《中国教师报》评选的“2011年度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称号,成为本年度十位获奖局长之一。这是一个令人有点惶恐的颁奖,因为我知道,自己离一个真正有思想的教育局长还有很远的距离。获奖的原因,其中的一部分与我对教育关系的思考有关。
5月
举办首届“白玉兰论坛”。论坛将绿色生态教学作为一个常设主题,探索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该论坛获得了主流媒体持续的关注,《解放日报》、《文汇报》等都有较为详实的报道,《上海教育》杂志也为论坛的发言者提供了专门的版面。论坛的举办,也为虹口教育的转型发展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
也是在这个月,受聘担任《中国教育报》特约评论员。
6月
积极营造和谐的教育关系。有两件事情值得一说:
一是创办“白玉兰读书接力”活动。博友在我所读的书籍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书籍,通过博客纸条或者邮件告诉我,我将书籍放到教育局的门房间。大家取回去阅读之后再返还回来,并完成相应的读后感。这项活动一直坚持到现在。
二是在《上海教育》杂志上开设专栏“非常故事”,讲述教育领域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亲子关系等的故事。
7月
在暑期校园长培训中,给我区的校园长开设专题讲座,阐述教育转型发展的理由和紧迫性,提出虹口教育下一步将以“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为抓手,促进教育的转型发展。
在教育的关系中,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在本月,和《中国教育报》观点版的主编王亮先生联合撰文,探讨家长如何做好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这一话题。
8月
再次讨论学校为何要放假,以及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等问题。提出“开学第一课”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抓手,要通过巧妙的设计,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孩子们过一个愉快的暑假,并满怀喜悦地期待新学期。
9月
在《中国教育报》上刊登一篇观点文章——专家型的教育局最有力量。提出教育管理作为一种专业管理,其核心直指教育质量、教育品质的提升。教育局作为区域的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把自己打造成专家型团队,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管理的职责。
在《中国教师报》上,讲述了虹口教育新的学年工作的三个关键词:师生关系、学段特点、健康为本。
史金霞老师力作《重建师生关系》一书出版,嘱我为本书写序。我以“关系第一”为题,讲述了自己对“关系”的认识,重建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并给出了三点建议。
同时,虹口区广中学校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转型发展的实践,引起了媒体的充分关注。《新闻晨报》以17个版面的篇幅,分三周介绍了学校的具体做法,反响很大。
10月
《虹口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意见提出,虹口教育将从爱、理解、尊重、对话……等多个途径作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虹口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本月里,市教卫党委编写的《教卫动态》对虹口教育推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做法予以了详细的报道。
11月
中共十八大召开。对教育提出了很多新要求。我撰写的“从十八大报告看教育”一文,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就有3960人次阅读,并有139人转载,这在我的所有博文中创造了一个记录。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的基本方针。为什么要强调优先发展?11月11日,我的学习体会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12月
深入基层开展现状调研,通过课题研究关注学校教育科研的最新动态,参加学科带头人高研班的活动,和大家分享教育的观念和思考。要让教育改革取得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文化自觉在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基层,关注课堂,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好引领、监督、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