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说学科素养

(2012-11-15 07:29:35)
标签:

学科素养

基本知识

知识结构

思维方式

教育规律

分类: 教育漫谈

博友“慧眼”给我发纸条,让我谈谈“什么是学科素养?”现就这个话题谈一点自己的想法,也请各位予以指正。

处于不同领域的人,对学科素养的定义是大不相同的。比如说物理学科素养,对中学物理教师、大学物理教师,以及从事物理学科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就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所说的学科素养,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而言的。

我个人以为,学科素养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是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不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或者科学性的错误。

二是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决定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在学科中的地位,让学习者明白在什么范围内、在何种情况下去运用概念和规律来解决问题。

三是学科的独特思维方式。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有一些独特的思维方式,这是学科自身的特征,也是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是必须具备的素养。

四是学科知识的阶段性呈现特征。所有的学科知识,都不是一下子全交给学生的,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螺旋递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举例来说,物理学科中力的概念,初中的定义非常简单,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定义本身就是不严谨的,比如说太阳光照射到植物上发生的光合作用,虽然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但明显不是力的作用。到了高中,进一步将力定义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样的定义较好地揭示了力的实质。博友“空谷幽兰”在他的博客中也谈到文言文学习的阶段特征问题,认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关键在于诵读,最忌讳的是一句对应一句地进行译文的摘抄。文言文的翻译,到了高中会有专门的安排,教师不能操之过急。

五是对学科新进展的关注。所有的学科,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别是最近这些年,学科发展的速度都非常快,新的学科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出来。作为教师,对此要有非常高的敏感度,努力将这些最新的成果融入到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科的发展永葆青春活力。我每年的国庆节期间,最为关注的事情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及时地将获奖者的先进事迹总结出来,供大家学习和讨论,这就是体现关注的案例之一。

六是对学科的好奇之心。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对于学生来说,学科学习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旅程,有了好奇之心,就可以在这一旅途之中有一次又一次深刻的学习体验,不断深化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对于教师来说,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好奇之心和探究之欲,怎会将这样的心理倾向传递给学生呢?

今天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结构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后面四项拥有的程度如何,往往决定了一个教师学科素养的高低。每个教师,都应该审视自己,注重查漏补缺,设计有效的途径,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

一孔之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两封家长来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