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学热的冷思考

(2012-08-20 07:23:36)
标签:

游学

社会实践活动

规范

教育

分类: 课程教学

每年的暑期,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们背起行囊出国游学、中小城镇以及农村的孩子们来到国内大中城市游学的现象越来愈普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链”。反应敏锐的旅行社和各种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很快就为不同需求的学子们量身订做了各种游学的“项目”,促生了游学热潮的出现。

从假期的本意来看,游学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价值,应该大力提倡。但从现实的情况看,人们对游学价值的认识还较模糊,只游不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对此不加引导和规范,这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项目会会逐渐走向“铜臭化”,最终被人们所抛弃。815日的《中国教育报》,用整版的篇幅对游学热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和分析,揭示了游学热背后的一些乱象,值得我们关注。

“游学”包含“游”和“学”两部分内容组成,且其重点在“学”,而不是游。在一些西方国家,游学往往是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对学校课程的深化研究。比如学校里开设了世界美术史的课程,但学校图书馆里不大会有名画珍藏,于是老师们建议学生利用暑期到这些世界名画比较集中的某美术馆,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摩学习,学生自愿参加,教师跟随辅导。再比如说学校的地理课程,对某一地区的地质地貌和植物类型进行了描述,学校在暑期组织学生到这一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以便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就是游学的主要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游学是一个教育产品而不是一个旅游产品,如果花了很多钱,只是到某些大学里拍几张照,“到此一游”,然后到各地的风景名胜走一圈,那本身就曲解了游学的含义,也会给这项刚刚兴起的活动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从规范的角度看,要组织游学活动,下述几个方面是不能缺少的。

第一,游学活动设计的起点

游学是学校课程的延伸,游学活动在组织和策划时就要充分研究、了解学校课程的内容,针对课程内容加以设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段,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不相同的,如果能够在设计时进行整体考虑,分年段实施,那就更加有利于游学活动的规范了。

第二,游学方案的详细拟定

浅尝辄止的学习,总是让人浮在事物的表面之上,不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也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学问只有到达一定程度的深度,学习者才会玩出兴趣;只有玩出兴趣,学习者才会沉浸其中;只有沉浸其中,才能促进人的知性成熟。

游学方案的设计就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让他们以课本经验为基础,在某一领域做深入的探究和思考,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验,来佐证课本上的观点,并发现新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设计,不是游学,是旅游。

第三,出发之前的精心指导

学生在出发之前,要对游学的方案有充分的认识,如果能让学生参与到方案的制定中来,那是再好不过的啦。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他们就会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这是游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

第四,游学期间的有效组织

学生游学期间,最好能够和当地的学生建立起有好的联系,让参加游学的学生住在当地学生的家中,全方位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风民俗,加深不同地区、不同国度人们之间的文化理解。如果不能够实现,住在当地学校的宿舍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游学期间,要开展各种类型的探究实践活动,聘请当地的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游学之后的总结反思

外出游学,对于孩子来说定是一次历练,他们的感受和体会是非常多的。回来之后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总结和反思,梳理游学的成功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今后更好地开发这些项目是很有帮助的。

不要小看孩子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往往能够一言中的,因为他们才是活动的主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