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教师
(2012-06-29 07:05:48)
标签:
史前教师信息环境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教育 |
分类: 教育漫谈 |
周三开全区的校园长书记例会,在会上对近期的工作进行布置,谈到暑期培训工作时,提到了“史前教师”这一说法,这里展开谈一下。
“史前”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这里所说的“史前教师”,指的是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出生并完成了中小学学习生涯的教师。仔细回想一下,电脑和网络在家庭开始普及,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事情,伴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而出生的孩子,今天基本上都在学校里读书。今天活跃在学校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青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电脑,或者很少接触电脑,相比于今天的学生,可以称之为“史前教师”了。
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的很多生活习惯、兴趣爱好都是在这个阶段形成并逐渐定性的。就拿饮食来说吧,大多数的人从小养成的饮食偏好和饮食习惯,一辈子都很难改变。不管走南闯北多么风光,几天不来几口自己从小吃惯的食品,就像掉了魂似的,浑身都不舒服。
“史前教师”因为在青少年时期较少接触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电子产品,对这些技术和产品就相对缺乏敏感性和亲近感,这是“史前教师”和当今的学生在青少年生长环境方面最重要的区别。成人购买了一部新的手机或者一台新的电脑,除了一些最为基础的功能之外,其他方面的功用可能倒腾半天都不得要领,但只要将其交到孩子的手里,稍加研究,他们就会把其中安装了哪些软件、分别起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搞得清清楚楚。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将这句话用在“史前教师”和当今学生的对比上,也是比较妥帖的。“史前教师”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与今天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导致今天的教师和学生在对待同一件事物时思维方式、行动方式等方面的天然差异。
这样的差异在过去是比较小的,但在今天有逐渐被放大的可能,这是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所导致的。今天做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它事关教育着力的方向和效果。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总是希望学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为他们设定好的学习路线前行。教师不希望学生过多接触电脑,不希望孩子们上网,学校里的电子阅览室和电脑房,也要为孩子们的浏览添加很多方面的限制。教师认为,我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你按照我小时候成长的路径前行,有一定可以走过来。
如果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教师青少年时期没多大的差别,这些要求学生可能是比较好接受的。但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有着与生俱来的信息时代的基因,学校和家长对他们所做的各种限制,都无法抵抗得住信息环境对他的熏陶。而且,整个社会向信息时代的演进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今天的学生走向社会之后,都会在信息环境中生活、工作,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谋生和为社会创造财富。
这对“史前教师”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你不能总是把学生按照你自己所期望来塑造,而是要认真了解今天学生的基本特质,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教育的方案和路径。用通俗的话说,在教学过程中,你不能总是把学生往你自己身边的方向拉,而是教师自己要努力往学生的身上贴。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从学生这里出发,是“史前教师”在今天必须要做足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