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坛,余音袅袅

(2012-06-05 07:21:55)
标签:

白玉兰论坛

绿色生态教学

媒体关注

自身总结

教育

分类: 课程教学

516日举行的“白玉兰教学论坛”,虽然过去了半个月,但依然被媒体惦记着。530日,《东方教育时报》在头版用整个版面的篇幅对论坛进行了报道;61日出版的《上海教育》杂志,记者陶小青也以“师生关系和谐的规律是什么”为题,对我们的首届论坛进行了报道。

 

《东方教育时报》530日的头版头条,对“白玉兰教学论坛”作了如下的报道:

上海市虹口区举行首届“白玉兰教学论坛”

“师生和谐”成为教师的课堂追求

时报记者  袁征

近日,上海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大礼堂内座无虚席,数百位教师、校长在此聆听知名语文教师、苏州星海实验中学史金霞的主题报告《让课堂成为家园——一个语文教师的课堂追求》。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前来“取经”,希望从史老师的报告中获取教学灵感。

这是虹口区首届“白玉兰教学论坛”中的精彩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虹口区委员会、上海市教委基教处、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百余所学校的教学骨干、知名教师和教育专家济济一堂,共同研讨“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这一主题。

除了史金霞的主题报告,在教师和专家论坛环节,还有多位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分享了各自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经验。最后,包括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在内的四位名师展开主题对话,将论坛的气氛推向高潮。

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告诉记者,创建情趣浓、温馨、有效的绿色生态教学环境,让孩子喜欢课堂,自觉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既是对教育本源的一种探索,也是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要求。记者获悉,从今年开始,虹口区将每年举办一次“白玉兰教学论坛”,围绕课堂教学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推介优秀教师的经验,并达成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共识。

除了上述的头条报道之外,《东方教育时报》还在头版用较大的篇幅报道了史金霞老师“教语文更要用语文来育人”的教学事迹。

 

61日出版的《上海教育》杂志对“白玉兰教学论坛”的报道如下:

师生关系和谐的规律是什么

——虹口区“白玉兰教学论坛”一瞥

记者  陶小青

“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能来自于尊重学生主体.只有尊重了学生的需要,让他们更自由而主动地发挥、发展个性,我们才有可能唤醒学生并且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

 

“抬起你的右腿,让右脚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再把右手举起来,写上一个‘6’字,然后看看你的腿怎么办?”2012516日,在虹口区“白玉兰教学论坛”的开幕式上,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首先邀请与会者同他一起做个小游戏。

    结果大家都发现,当自己的手开始写“6”的时候,右腿就变成了逆时针方向转了。“这里面隐含了我们生理上的一个规律。”常生龙分析,世上万物都是有规律的,教学同样也有规律;教师教学只有尊重规律,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绿色生态教学”,聚焦“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规律是什么?与会的教师和专家给予了鲜明的回答。

创新课堂,让学生不断产生深度愉悦

学生在校时间70%是在课堂上度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来自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能来自于尊重学生主体,只有尊重了学生的需要,让他们更自由而主动地发挥、发展个性,我们才有可能唤醒学生并且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华东师大一附中政治教师江源说。

在反思学生“不喜欢”自己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江源归纳出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的三大元素:生活、评价、质疑。于是,她在政治课堂中增设了“新闻播报”这一教学环节。这里有学生播报,有同学质疑,有同学评论。从此,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深入思考,自主发展。

在了解到学生对写作文的痛苦后,鉴于初中四年作文教学体系的不足,鲁迅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张亚昀带领学生们开始了“化整为零,小步快跑”的随笔尝试。不写大作文,学生一天写50个字的随笔!这样,学生不仅在很愉快的情绪中完成了写作随笔的训练,作文水平也整体得到提升。在随笔教学探索中,张亚昀看到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可、信任、爱戴。

“教师的创造性非常重要!”原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志跃认为,教师不是一个简单照本宣科的角色,既要关注教材课标的要求,更要关注所教的学生实际。

“每一节课不断让孩子产生深度的愉悦,这种师生关系是最牢固的,也是我们要真正追求的。”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物理特级教师倪闽景现场作出点评与指引。

彰显人性,智慧引领学生鲜活成长

华东师大一附中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李支舜在反思,“我们以前很多时候,把老师当做人,把学生当做物在看”,表现在“我讲你听,我写你记”等。“我们以前把师生关系比喻成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老师的一桶水不够了,于是变成了一条河或者是自来水甚至是一片海。课堂当中学生不仅仅需要知识,他还需要心灵的沟通,他需要情感,他需要审美。”

对此,建平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郑朝晖表示赞同,在重建师生关系的问题上,前提是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因为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向着现实世界敞开的、并且在不断发展的精神世界,所以在我们给予学生爱,给予学生鼓励指导之前,我们要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是否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他们学习的基础是什么,他们学习的困难是什么,他们学习的兴趣又是什么?我们是不是要用学生的眼光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呢?”论坛中,鲁迅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张亚昀建议教师,“蹲下身与学生交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体验。”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苏州星海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史金霞会把现实中的不足告诉学生。她表示,告诉学生们现实中的不足,是为了让他们知道这个现实还不够好,是为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有责任让现实变得更好。

“教育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智者,成为一个仁者,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成为一个仁爱的人,最后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明确师生关系和谐的根本目标之所在。他建议,对学生,教师要“识他,爱他,教他,导他,带他,激他,哄他,训他,逼他,管他;有的时候要等待他,要有耐心,有的时候要随他,随他自由地发展,有的时候不管他反而健康成长……”

在这个引领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黄玉峰呼吁,教师为此应该首先自身修炼成智者、仁者,重建教师的形象。

和谐师生关系来自学生们的快乐成长:学生们每一天因创新而幸福,而教师们幸福着学生们的幸福,他们也在创造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当初设计“白玉兰教学论坛”时,我将它定位在区级层面上,希望通过这一论坛达成一些共识,让“绿色生态化”的课堂教学在区域层面能够逐渐地呈现出来,以改变当下的教育面貌。

论坛举行之后,引发了相关媒体的重视,《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教育时报》、《上海教育》等报刊媒体纷纷报道,网络媒体的报道和转载更多。为什么这一论坛能够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呢?我想,是因为我们的论坛点中了当下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软肋——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今教育,出现的很多问题,与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有很大的关系。教师每天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理解不多;学生常常不理解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多数因为功利的目标而被迫读书,对所学的课程缺乏兴趣和学习动力,也不愿意主动和老师做深层次的沟通。师生之间看似经常见面,但内心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壑”,不仅造成很多困惑难以化解,还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对教师的偏见。

从教育的角度看,关系第一,知识第二。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让学生喜爱课程、持续开展学习的基础。在温馨的教学氛围下,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本次的“白玉兰教学论坛”结束之后,作为主办方,我们自己也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对论坛取得预料之外的成效的相关经验进行了梳理,对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类。大家一致同意,要将论坛的影响进一步放大,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做进一步的探索:

第一,成立论坛秘书处,对论坛的会务工作以及论坛之后的后续工作进行策划。尽早确定下一届论坛的主题,提前做一些准备,以保证每一届论坛都能够精彩、令人回味。

第二,建立发现人才的机制,在每一届的论坛上,推出几位我区奋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为他们的成长搭建舞台。同时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后续的培养跟进机制。

第三,利用暑期教师培训的契机,将论坛中的一些精彩报告和实践案例提供给更多的教师分享,并设计相关的实践性培训课程,鼓励教师学以致用。

第四,围绕课堂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发动学校寻找影响课堂不和谐的因素并寻求对策。

第五,在《虹口教育》杂志上开设“绿色生态教学“专栏,将更多的一线教师的经验传递出去。

第六,在课堂教学评比的常规活动中,有机结合“绿色生态教学”的要求。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课题探究的开展、日常的培训活动等也要和“绿色生态教学”相结合。

第七,鼓励学校层面积极开展“绿色生态教学”的实践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