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教师培训班结业

标签:
贵州教师教育培训校园 |
分类: 民进组织 |
为进一步支持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响应民进中央智力支边“同心·彩虹行动”号召,积极推动东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人文关怀阳光基金”和民进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民进上海市委本年度第一期(总第十四期)西部教师培训班在虹口区四川北路第一小学举行。
参加本次培训班的教师来自贵州的毕节地区金沙县和黔西南州,由两地语文、数学、英语三科20位小学教师组成,他们都来自教学第一线。四川北路一小的校长刘世漪也是民进虹口区委的区委委员,代表虹口区教育局和民进虹口区委承担了这一光荣的任务。
培训班从3月18日开始,到3月25日结束。四川北路一小根据参训教师们的任教学科,按语、数、外学科分组,由教研组长总领,让贵州参训教师们深入各教研组参与听课、评课、教研、科研等活动,全校开出了12节课,涵盖了语、数、外、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一周的时间里,四川北路一小的教学骨干们和培训班的教师们一起听课、共同交流,大家分享对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的经验。
四川北路第一小学是全国 “指南针计划”虹口区基地学校之一,以“织染体验”为研究内容。学校已经在研究的基础上自编了校本教材《品文珍荟萃 悟民族之魂》,内容取材于民族传统文化“蜡染”,这正是贵州省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两地教师们在学校的“指南针计划”专题研讨活动中交流热烈。上海的教师向贵州教师们请教了不少关于民族工艺的知识,贵州的教师们也对四川北路一小将蜡染引入“指南针计划”兴趣浓厚,学校还向培训班教师们赠送了两套校本教材。
培训班的教师们非常勤奋好学,他们拍摄课堂教学,把听课课件拿回去深入研究,他们勤于笔记,对于两地教育教学中不同的方面,主动提问,寻求解答。他们总是说:“我们是带着任务来学习的,我们希望到上海学校学各项管理技能,学课堂教学新特色,学班主任的工作流程……”他们的这种敬业勤奋的态度也为上海的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
学校还安排人员陪同参训教师参观虹口多伦路名人街、鲁迅纪念馆、朱屺瞻博物馆等具有虹口人文特色的景观,使来沪教师对上海虹口的新发展、新变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区教师进修学院培训部也对这一培训班提供了相关的教学资源。
在结业仪式上,贵州省西洛中心完小的任金松老师说:“上海教师的热情真诚,就如太阳花的颜色暖人心田,这种情如同家乡的长桥,桥虽不长,情却长。我会把上海这段学习经历带回去跟老师和孩子们分享,将上海这张美丽的名片印在孩子们的心田。”川一小学的语文教研组长陈毓梅老师代表川一全体教师发言,对贵州老师全情投入,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翻山越岭家访,只为每一个留守孩子的发展;为学生端茶热饭,把对孩子润物无声的关爱当做平常事等细节,表示了钦佩。
培训班得到了各方的关心和支持。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姚宗强,民进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陈强努,民进上海市委副秘书长黄山明,民进上海市委社会服务部部长胡宝根,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民进虹口区委主委常生龙,上海民进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民进虹口区委副主委何培新等分别参加了开班典礼和结业仪式。
补记:
今天上午,又收到了民进市委给虹口区教育局的感谢信,内容如下:
感谢信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
为期八天的民进上海市委第十四期西部教师培训班已于3月25日圆满结束,来自贵州省毕节地区金沙县西洛乡和黔西南州望谟县的20位乡村小学一线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班。贵局下属的四川北路第一小学作为承办学校,为参训学员制定了周密而详细的培训计划,为培训班的圆满结束做出努力。
参训教师在培训期间,受到全校师生的热情接待。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务实管用,补充了教师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知识和必备的方法,加强了沪黔两地师生之间的工作交流,建立深厚的友谊;同时也最大限度展示了上海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充分体现出上海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独特城市文化。参训教师在学校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理念上受益匪浅,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在贵局的领导下,虹口区涌现出大量的办学卓越并服务社会的优质学校。他们在兢兢业业做好教育的同时不往身上的社会责任,为促进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推动东西部地去教育交流、实现国家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在此,民进上海市委会对贵局为本次培训班所提供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