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需要技巧和策略的·读《这样表扬,孩子进步快!》

标签:
儿童发展表扬批评技巧策略时间教育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这样表扬,孩子进步快!》一书有感
读了几百本书,这样长的书名还是第一次遇到。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在书的外面又包了一层宣传用纸,以凸显这本书的特色,拿到手才发现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
《这样表扬,孩子进步快!这样批评,孩子改正快!》这本书,结合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身心的成长规律,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告诉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时刻刻都是教育。把握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学会一些表扬、批评的技巧和策略,可以更好地塑造孩子优秀的品格。
一、把握儿童发展的阶段特征
所谓“儿童发展”,是指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儿童在生理、认知(心理)、语言、情感(社交)等方面所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胃口变大了,原来的衣服穿不上了;越来越关注周围的世界,认识到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差异;会用多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会讲故事了;与人玩耍的本领提高了,独立性也体现出来了,等等,都是儿童发展的具体体现。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的年龄段里,儿童在生理、认知(心理)、语言、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并不是线性的,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在不同的阶段里,孩子某些方面的发展会非常迅速,处于最佳的发展期。比如说,一个2岁孩子的大脑所消耗的新陈代谢能量是成年人的225%。这就意味着,这个年龄的孩子加工、处理信息的速度比成年人要快很多。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这些特别重要的“最佳发展期”,往往会导致孩子发展方面的遗憾。在本书中,作者以每半年为一个时间段,描述了孩子在发展方面所呈现的共性特征,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最佳发展期,可以方便家长和自己孩子成长的状况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孩子是否健康发展。当然,每个孩子个体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和共性特征相比,孩子存在6个月之内的差异都是正常的,父母没有必要恐慌和焦虑。
每个家长都会对孩子给予各不相同的期望。期望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过高的期望、合理的期望和过低的期望。对孩子来说,父母合理的期望值至关重要,它会帮助孩子更快进步,也能减少家长的失望情绪。过高的期望值容易带来失望,让自己和孩子都失去信心;过低的期望,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百无一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任何益处。
合理的期望,一定是符合孩子的年龄、能力以及成长发育的情况的。它可以让孩子了解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指导的作用。怎样判断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是否合理呢?下面的四个问题可以作为检验的标准:
“我有没有说清自己的期望呢?”
“我的孩子能明白我教的东西吗?”
“我提出的要求,孩子能清楚的做出来的?”
“我希望孩子做的,我自己也做到了吗?”
如果父母对这四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是的”,那就说明给孩子设置的期望值是合理的。
二、善于运用表扬的技巧和策略
表扬如同指南针一般,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很多家长都知道表扬对孩子成长的作用,但在如何运用“表扬”这一教育工具方面差异却很大,常常使用不当。家长用不好“表扬”,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人们天生对不好的事情更加敏感,对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现敏感度不高;第二,家长感到给孩子提了要求,孩子做到的话是理所应当的,想不起来表扬;第三,误认为表扬只是在看到孩子的重大进步或者在某些特殊场合才进行,错过了日常生活中很多表扬孩子的机会;第四,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都大加表扬,让孩子感到表扬就像周边的空气那样平常;第五,只是机械地堆砌赞许,没有把它们和具体言行联系起来。
家长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在什么场合下,特别适合对孩子进行表扬。本书的作者对此进行了总结和提炼,认为“表扬”特别适合以下三中场合:
第一,当孩子能够继续以往良好的表现时。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总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当孩子能够按照这些要求去做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表扬。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如果在后面的时间里能够继续以往良好的表现,家长依然要不断地给予表扬,要一直表扬到孩子的这种表现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才可以少一点言语方面的鼓励,但也要给他一些行动上的赞许。
第二,当孩子的不当行为出现改进时。学习一个不当的行为是很容易的,但要将学了的东西更改掉,却是很困难的,因为“第一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在改进不良行为方面出现的努力,只要有点滴的改进,就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第三,当孩子积极尝试新学的技能时。孩子具有最强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渴望,每遇到一个新的学习机会,总喜欢亲手去尝试一番。尽管可能在尝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的结果,比如说打烂了盘子、碰倒了物件,等等,也只是因为他们缺乏控制全局的能力。家长要明白,只要孩子想表现好,不论结果如何,都是一种成功,都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
对孩子进行表扬,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表扬孩子某项举止时,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受表扬;
2)用词简短;
3)及时、尽快地给予表扬;
4)不要引用过去不好的言行,否则会冲淡表扬的效果。
除了要把握上述的四个原则,家长还要掌握有效表扬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表示肯定。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告诉孩子哪里做的好。也就是说,要针对孩子所做的具体事情进行评论。
第三步:给予一定的积极后果。所谓积极后果指的是孩子喜欢的事和物,其内涵非常广,从微笑、抚摸、拥抱,到更为具体的事物,比如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暂时享受某种特权、物质奖励等。给予孩子积极的后果可以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起到加强、巩固的作用。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也是对孩子最重要的“表扬”。家庭氛围由家庭传统、家庭价值观等要素组成。家庭传统可以是规矩、惯例、节庆、习惯等,能凸显出一个家庭的与众不同,能给孩子的童年留下珍贵的财富,让家人之间更加紧密团结;家庭价值观是家长希望孩子传承下去的理想。
三、努力学习批评的技巧和策略
孩子总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没有错误,也就没有正确;没有错误,孩子心智成长的速度将大大减缓。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家长要给予极大地宽容和理解,用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所做的“错事”,千万不能火冒三丈、大发雷霆,这不仅不利于教育,反而让孩子学会了一种不良的行为。孩子经常出现情绪失控等负面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习得”的,都是父母不经意教育的结果。
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要包含“预防式教育”这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要事先预料到孩子可能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前进行教育,而不是等到孩子出现了问题之后再去发脾气。
针对孩子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进行“预防式教育”,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示范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第二,进行练习;第三,给予肯定。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在预防方面花再大的成本,相比于出现了错误问题之后再去开展的弥补性措施而言,成本都是非常低廉的,对孩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小的。
当然,无论家长如何预防,都不可能避免孩子犯错误。当孩子确实做错了事情时,家长就要启动“纠正式教育”了。纠正式教育由四步组成:第一步:示范并告诉孩子错在哪里;第二步:给予消极后果;包括面壁思过、剥夺某些特殊的待遇,等等;第三步:示范并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第四步:进行练习。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进行纠正式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长自己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情,不要让孩子的情绪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同时要先引导孩子从激动的情绪中平静下来,然后再进行教育。
开始使用“纠正式教育”的最佳时机,是在孩子2岁左右、能够理解什么是“后果”的前提下。在以下三种情况下,比较适合开展纠正性教育:一是孩子没有做该做的事情时;二是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时;三是孩子做了可能会产生危险的事情的时候。
孩子犯了错误之后,让他面壁思过是一项有效的惩戒措施,可以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书中对面壁思过的时间、具体操作的方式等都做了非常细致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作者特别提醒家长,在使用面壁思过这一教育措施之前,一定要先进行预防式教育,家长和孩子一起练习面壁思过的步骤。
对于家长来说,平时对孩子的要求,夫妻两人的标准要统一,相关规定在执行上前后要一致,这样才能够给孩子一个清晰地“界限”,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如果这些“界限”不清晰,孩子就会不断地试探,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导致很多的错误和矛盾产生。
养育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家长要学习一点教育的技巧和策略,要变被动防御到主动出击。家长的积极式管教需要牢记以下四点:
教育(Teach)——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言行举止。
指导(Instruct)——对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明确指导。
监督(Monitor)——监督孩子的行为举止。
鼓励(Encourage)——不论孩子成功与否,都给予悉心鼓励。
这四个概念的英文首字母连起来是TIME(时间),它告诉我们,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就意味着化“时间”在孩子身上。如果家长可以把管教孩子当作是教育孩子的机会,那么任何时间都可以变成增进感情,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最后再强调一下:所有的教育技巧都要遵循一个条件——多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是把一家人凝聚在一起的万能胶。
《这样表扬,孩子进步快!这样批评,孩子改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