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报》创刊

标签:
白玉兰报创刊发行文化 |
分类: 民进组织 |
民进虹口新一届区委会成立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给我会会员搭建一个更好的沟通交流的平台,加强区委和会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现在的各民主党派中,有50%左右的成员都是退休的老同志,其中有不少年龄还很大,参加支部生活都有困难,平时难得一见;在职成员每天忙于工作,也不大到区委来,双方的沟通也不够。支部内部有比较丰富的活动,但相互之间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好的经验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
经过区委主委办公会议的讨论,我们决定办一份报纸,一方面介绍近期区委所做的一些大事,让我会会员了解区委的工作,另一方面介绍基层组织的经验、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举措、以及展示会员个人的风采,实现双向交流和互动。
将这份报纸取名《白玉兰报》,是有所考虑的。1993年,虹口区民主促进会在上海创办了第一家民办学校,原民进中央主席、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雷洁琼同志亲自书写校名“白玉兰学校”。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白玉兰学校曾经为虹口区的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区域生源的减少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增大,白玉兰学校的历史使命也已经完成,停止了在虹口的招生工作。汶川地震之后,民进虹口区委联系相关企业,共同在四川德阳罗江县援建了一所“白玉兰小学”,让白玉兰花开放到了德阳的土地上。
将这份报纸取名“白玉兰”,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我们的地理位置,“白玉兰”是上海市的市花;二是“白玉兰学校”的延续,我们希望这份报纸也成为我们会员自己的“学校”;三是纪念雷老对民进虹口的关心和支持;四是希望我们民进虹口组织,也像白玉兰花般绽放。
民进上海市委蔡达峰主委对我们创办的这份报纸非常重视,专门给我们题词:“民进虹口区委创办会刊‘白玉兰’,这是地方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特此祝贺。愿它为区委会的参政议政、思想教育、团结会员、对外宣传发挥积极的作用。”题词不仅仅是祝贺,还对这份报纸做了非常清晰的定位。
在创刊号上,我也写了一份简短的“发刊寄语”,内容如下:
发刊寄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白玉兰》报和着新年的脚步和大家见面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互联网日益繁荣的时代,《白玉兰》报的出现与存在,犹如沧海一粟,微不足道。但“大”和“小”、“强”和“弱”是相对而言的,在传递民进区委的重要工作与自身建设、展现我会会员的参政议政与岗位建功、交流基层支部的组织建设与特色活动、宣传我会会员的社会服务和个人风采等方面,《白玉兰》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这份报纸取名“白玉兰”,是因为民主促进会的诞生地就在上海,也因为老领导雷洁琼为我们曾经的“白玉兰学校”题写的校名,更希望我们这份小报伴随着民进虹口组织的发展而像白玉兰花般绽放。
我们深知,办好一份报纸很不容易。一方面,编者要“用心”去做,用自己的真诚去感染读者;另一方面,需要得到我会会员更多的关爱与呵护,避免出现编者一厢情愿“自说自话”的尴尬。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综合支部主动承担的办报所需的经费,中青年联谊会的成员们主动承担了采编工作。或许第一期的报纸还略显稚嫩,但我相信它会越来越好的。
让我们携起手来,建好这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1月9日的民进虹口2012年迎新会上,新鲜出炉的《白玉兰报》和大家见面了。这一崭新的事物让大家眼睛一亮,也为迎新活动增添了不少色彩。
接下来,我们还将通过各基层支部,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这份报纸的办刊质量,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