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有整体意识

(2011-09-30 07:17:34)
标签:

教育督导

整体设计

课堂教学

学校特色

教育

分类: 课程教学

92627日,虹口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澄衷初级中学进行三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综合督导。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整体部署,澄衷初级中学几年前刚合并了一所学校,学校的教师队伍、学校文化……等各方面都处在磨合的阶段。由于学校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和团结一致,学校整体非常平稳,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干群关系和谐有序,特色建设初见端倪,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督导反馈会议上,我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感谢参加督导的所有专家,两天来从规划实施、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校德育、经费使用、家长反馈、社区资源……等多方面对澄衷初级中学三年的发展状况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和诊断,使得大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学校的发展状况,也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感谢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大家克服两校合并带来的观念、行为等多方面的碰撞和冲突,求同存异,致力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致力于“一课三研五环节”这一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化,使得学校的教育质量不仅没有收到并校的影响,还有了可喜的提升和发展。这个过程本身就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希望学校可以在此方面做一些梳理。

刚才各位专家对学校三年来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对新三年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谋划新三年的发展时,有几个方面是学校要特别注意的:

第一,整体思考学校工作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教育方针。具体到学校的工作中,是否政教处设计好德育的内容,教导处思考好智育的要求,体育教研组把体育工作做好,学校再将美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几个板块分别做了努力,就是在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我们未必。教育不是搭积木,德智体美各做一摊,放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不会越搭越高,很多时候还会起副作用,给人一种“不做比做还要好”的感慨。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是因为这个系统太过庞大,为了运作起来方便,人为地将其分割成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不同的部分,由不同的人员主抓其中的一块,以期实现教育的目标。学校的教职员工都需要有整体的观念,从整体的角度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明白自己分管的一块在整体中的具体位置和价值,然后有的放矢地去做工作。大家都知道一句话:“过犹不及”,放在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上来看,某一个部门工作太努力或者太强势并不一定是好事,会挤压其他部门的工作,让整体偏离既有的航道。学校的领导更需要有整体意识,整体设计学校的办学之路,并引领大家整体思考、分而治之。

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规划,都要围绕学校工作的核心来设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说:“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其一,教育教学本身就充满着德育,不需要“渗透”。渗透意味着德育是外来之物,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运动”一下,就又离开了,就像下雨的时候,雨水落地,渗透进入地下水系那样。其二,过于强调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但没有突出德育的主阵地——课堂,以至于一谈到德育,人们想到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活动。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直接关系到他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要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就要保障师生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体育在此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美育和德育不同,学校在新三年规划中,将“五美”作为学校德育的目标,这是需要再斟酌的。美育有三个境界,首先是感悟美,其次是欣赏美,再次是创造美。学校的特色美术课程,是落实美育的一个方面,但“美”绝对不止这些。每一个学科,都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和体验,都可以让学生有创造美的欲望,课堂,依然是美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第二,努力完善课堂教学

这次教育督导,专家们先后听了17位教师的课,对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有了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有一些课堂非常精彩,师生互动很自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比较高;还有不少的课堂,教学依然比较传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如前所述,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也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努力完善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益,是我们学校面临的首要任务。这其中,有两件事情尤其重要:一是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式,其实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在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和成长的今天,已经越来越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问题解决、小组讨论、甚至个性化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实质是通过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各种客体之间的互动交流,揭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注点、困难点,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和引导,提升教学的效益。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自己讲为让学生讲,培养学生从不会讲到慢慢地会讲;其次要求教师目中有人,能在学生的交流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跟进,促进学生思维上台阶。二是切实做到减负增效。减负增效的前提,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自信和学生状况的了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面面俱到,什么都要反复地强调,就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教师还不能够完全地驾驭教材,没有真正了解学生。

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教育督导反馈的信息表明,学校教师工作的热情很高涨,想要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愿望很迫切,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希望学校要多搭建一些平台,让老师们多交流、多沟通,多一些和课堂一线的大师互动的机会。

第三,着力打造学校特色

尽管义务教育强调比较多的是均衡,但这并不意味着初中学校不需要特色。一个有特色的学校,本身就充满着吸引力,可以让学校文化熠熠生辉。

特色来自何处?来自对教育对象的理解上。我在多次场合上提醒大家要研究学段特征,初中学段的孩子,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理的成熟所带来的繁殖的需要和社会规范约束之间的矛盾冲突,其直接的表现就是青春期现象。要将孩子从生理变化所导致的繁殖需求转化为努力学习的需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相应的课程、需要有导师陪伴、需要给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空间、需要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针对孩子成长而设计的一些课程和活动,很有可能就会成为学校的特色。

澄衷初级中学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探索。比如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引导、我们的绘画课程、以及职业启蒙教育,等等。虽然看上去都是一些离散的点,但都在发挥着很好的教育作用,也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我们能否通过一条线将这些离散在各处的教育资源统整起来,让其成为学校的特色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