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夯实基础,有序推进

(2011-09-29 07:24:53)
标签:

高中物理

教学项目

夯实基础

贵在有序

善于学习

教育

分类: 课程教学

927日下午,虹口区高中物理“优化教与学的策略”项目启动。该项目旨在优化教与学的策略,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三位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教研组长和两位教研员共同主持该项目,来自我区所有高中的18位物理教师成为项目的核心成员,项目还聘请了相关的专家组成顾问团。

在项目启动会上,我就本项目的实施谈了三点想法:

第一,夯实基础

物理学科是由一系列的概念、规律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高中的物理教学内容,则是从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选择了部分学生可以理解、体现学科特色、有利于促进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加深对学科的认识的知识组成的。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非常重要,这是夯实基础的工作。我认真研究了最近几年的物理高考,包括最后的压轴题,都是对概念、规律理解状况的考查,这其实是对高中教学很好的引导,这样的“指挥棒”是很有价值的,我们要深入研究和体会。

让学生正确理解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历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体验、经验。举一些事例、让学生在书上找到有关概念和规律描述的语句,最多只是让学生感知一下这些概念和规律,学生对此只能是短时记忆,一会儿的功夫就会忘记。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理论层面的、实践层面的分析和讨论,有可能促进学生对概念、规律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开展思辨,明确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外延,学生才有可能形成经验,变成长时记忆,达到真正的理解。

现在的课堂教学,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方面,花费的时间太少,以为让学生感知一下,学生就能理解了,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试题的操练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另外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将相关知识的运用梳理的非常清晰明确,在课堂上讲的头头是道,但没有给学生创设知识、学科思维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经历试错的探究历程。教师为此也有自己的想法,认为教学任务很多,时间不够,让学生讨论太耽误时间。但学生是教不会的,只能通过自己的学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如果不给学生学的时间,不是更大的浪费吗?

欲速则不达。提升物理教育质量,绝不是教师自己多讲一些,讲快一些、多做些习题这样简单,要认真研究教学的规律、学生认知的规律,科学施教。项目组在这方面可以重点进行探索,及时总结一些典型的案例,加以推广和辐射。

第二,贵在有序

前几年,有一所学校请我帮忙,希望我对他们的高三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高三主要是复习,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是大量的习题,面对的是高考可能搞到的知识点,我当时做了这样一件事情:每两周到学校去一次和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就后面两周应该教的知识点和老师进行沟通,同时将每一个知识点的配套练习题编好发给他们。第一轮复习编制了42个知识点,第二轮复习又设计了12个专题。这样做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使教学有序,让教师在整体上理解我们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事实证明,这样的培训还是很有效果的,当年的高考中,该校的物理成绩就有了明显的提升。

有序,是对所有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更要如此。对我们这个项目来说,有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体设计,让大家明白高中三年中每一年应该重点做什么,避免高一就开始做高三的事情,到了高三又忙着补高一的学习内容这种混乱局面的出现。在当下的物理课堂上,这样的混乱局面还是时常出现的。二是依据艾宾浩斯的记忆规律,有序地设计作业和教学内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当这一知识在这些关键点上都能重现时,学生就很容易将这一知识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这几个关键点是:知识点出现之后的十分钟、一天、一周、一个月、六个月,加上知识点第一次出现时的讲清楚、讲明白,学生就可以把握这一知识,并且不会忘记了。我们在平时的作业和教学设计中,很少关注这些关键的时间点,总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反复讲,有时长时间不讲,以至于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效果不佳。北郊高级中学的严振道老师对此有一定的研究,这次培训又是导师团的成员,希望大家可以就此多做探索。三是一节课的逻辑关系。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何做到思维逐级提升?一节习题课的若干题目,如何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前一题为后面的题目做好铺垫?这些都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要加强研究。

第三,善于学习

人生存于世,有三个原始的志趣,分别是:维生、互动、创造。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专业水准有所提升,以便将课上的好一点,学生的认可度高一些,学校满意一点,这样可以创设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的氛围,让自己的危机感少一些,这样做最基本的动因就是维生的需要。很多教师在教学一线中总是单打独斗,关起门来做自己的事情,不想让他人、让同行知道自己的教学状况,其实也是维生的一种体现。

但仅仅将自己禁锢在教室里,靠着自己对物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来开展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准,其实是很难的,有很多瓶颈性的问题难以克服。维生较高层次的境界,在于同伴的互助,在大家坦诚的交流之中,可能使自己在某方面获得顿悟,让自己困惑已久的难题在瞬间获得解决。我们都知道,霍金是一个很有天分的天体物理学家,尽管身体状况如此不佳,依然乐此不彼地做着研究,他为什么会这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互动,通过互动来体现人生的价值,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新观念、新震撼。如果某天地球出现了某种变故,地球上只剩下霍金一人,他还会继续他的黑洞研究吗?我看不会。互动是人的原始志趣之一,作为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成为一个好的互动者、学习者,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同伴的所作所为,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为我所用,提升自己。

创造,是一种更有意义的维生。教育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传承文化,培育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创新,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新的成果,融入到当下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联系过去、今天和未来的桥梁。我们这一项目,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希望在实施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创新性的成果出现,丰富我们的教师培训方式,提升我们对物理教学的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