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叙事:布兰登的管理学定律

(2011-08-23 08:29:18)
标签:

布兰登

管理学定律

教育

分类: 教育故事

    在博友“甲秀评论”的博客中,看到了“海豹突击队总结的企业管理定律”这篇文章,读了之后很有启发。其中部分内容如下:

 

在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中,一位海豹突击队出身的咨询顾问布兰登最近大放光芒,他提出的一些管理学见解就是基于军事和经济的共生点而成立的。

布兰登的观点看上去很简单,其中的道理却真实而深刻:1、艰苦是一种财富;280%的训练,20%的执行;3、每个角色都很重要;4、每个人都是可以替代的;5、没有通过实践检验,你永远无法衡量一个人。就这五条,看上去没什么特别新鲜处,但是具体一展开,就气势澎湃,振聋发聩了。那可是一种高屋建瓴,体系完整的管理学定律啊。

“艰苦是一种财富”,谁都可以说,但是出自一个直面过生死的人之口,意义就不一样了。众所周知,海豹突击队员经常处于危险中,所以他们的训练特别艰苦,特别残酷,包括对于体能和意志力的训练,几乎是“魔鬼训练”了。然后淘汰率极高,好中选优的士兵,最后的淘汰率还高达70%。留下的不仅是能够吃苦的人,很多就是“爱上艰苦”的人,这是一种人格的境界,以苦为乐,所以这样的部队可以无往而不胜。其实,任何一家创业性公司,也都有一批“爱上吃苦”的人,并且因为“爱上艰苦”而在行业中胜出的。

80%的训练,20%的执行”,海豚突击队员个个身怀绝技,武艺高超,都是高强度训练的结果。“爱上艰苦”,不仅仅可以使人经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苦,不仅仅是种意志上的磨炼,还有因为以苦为乐而获得了更多的训练上的成功。在关键时刻可以“一枪毙敌”的本事,一定来自无数次寂寞而无聊的训练。这种训练的比例在职场上一定是比较少的,即使是强调培训的500强公司,依然不会明白训练对于执行的重要性。特别是现在的大学中,几乎是不训练的,学生一旦毕业到社会上去,很难适从,所以公司的训练就极为重要了。

“每个角色都很重要”,对于个人来说,人不能甘于平庸;对于领导者来说,你必须相信自己的同事和下属,相信他们站在你的背后,可以确保你的安全。布兰登说了一则故事,二战中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只是少数人决策的,决策者艾森豪威尔在方案既定之后,冷静地对部下说:“选择12个你可以托付生命的下属,来完成这个任务。”于是每个人都这样做了,产生了巨大的联动效应。其实在企业的运行中,又何尝不是这样?

“每个人都是可以替代的”,战争是残酷的,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伤亡,不可能系安危于一人。在企业中,也有类似的问题,不能因为少了一个人,地球就不转了。所以一定要针对各种人员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面设定可行的替代方案,这本是企业运营中的一个重要备份。

“没有通过实践检验,你永远无法衡量一个人”,所以大量的测试是必要的,具体的实践更加重要。艰苦的训练,可以刷去一批口惠而实不至的人,去芜存青,去伪存真。最终谁能与企业生死与共,不仅仅是一种双向选择,还是一种人的本质反映。或者,一种商业计划,一种企业运行制度有何尝不是这样呢?

 

将这五条管理学定律运用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是很有道理的。

1.“艰苦是一种财富”。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一段时间内,这句话已经由教育口号转变成一种教育信念,被政府部门所认同。到很多地方去,房子最漂亮的一定是学校,就是这种教育信念的一种具体体现。

学校建设的牢固一点、漂亮一点无可厚非,但学校的办学理念不能随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也变得“华丽”起来。在硬件条件比较优越的学校,更要注重开展艰苦朴素的教育,让孩子们体悟到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其中都要付出无数的心血、艰辛的努力。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快餐时代”,想吃什么,快递回很快送来;想和人通话,拿起手机就可以实现;想外出旅行,飞机或者高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目的地;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微博等新兴媒体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学生会有一种错觉,认为做一件事情非常方便,从而不去思考自己今天享用的这些科技成果,是很多人默默无闻艰辛付出的结果。艰苦是一种财富,在求学期间的这些经历,会对学生今后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80%的训练,20%的执行”。

学校教育的主要职责,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另一方面是保证国家的教育方针、校长的办学思想得以贯彻。要完成这两项职责,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科自身的特点,寻找学科知识和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契合点,再一方面还要认真领会国家队教育的要求,学校课程设置的价值和意义,认同校长的办学思想并主动践行。但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信念,这些信念可能和国家、学校的要求合拍,也可能是不合拍的。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组织各种层面的研讨和培训活动,使大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共识,形成默契。

苏霍姆林斯基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对教师的培训非常重视,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学习活动,来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佐藤学也认为,学校应该精简机构和会议制度,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参与教学研讨活动。而现实的情况是,教师90%左右的时间在“执行”,参与培训的时间只有10%左右,而且效果还不理想。

3.“每个角色都很重要”。

学校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教职员工都是这个系统中的元素之一,没有谁比谁更重要。尊重每一个人,信任每一个人,就会凝聚起巨大的力量,推动学校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我自己在担任校长期间,对此深有体会。

这里不妨举两个事例,都来自人大附中。一个是食堂的炊事员魏二明,是位来自河南的临时工,他向学校提出希望通过成人高考深造,刘彭芝校长并不因为他没有事业编制而拒绝,立即表示支持,还给他报销了学费。后来,他不仅获得了全国烹饪大赛金奖,还为学生开设了“厨艺雕塑”选修课。另一个是临时工王峰,他来自陕北,在人大附中种过花,做过饭,烧过锅炉。刘校长注意到他喜欢摆弄电器,就破格把他调入电教室,他自学掌握了各种电教器材的使用,学校多次送他外出进修学习,拿到了电教上岗证。他的电教作品多次被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类报纸征用选用,成为学校的电教室副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发表多幅作品,多次参与大型专题片的拍摄。他的摄影选修课也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人心中产生的偏见也越来越多。在待人处世的时候,这种偏见很容易成为沟通的障碍,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每个角色都很重要”的背后,包含着待人不能有偏见的信念。

4.“每个人都是可以替代的”。

有一所学校的校长,是一位知名人士,年纪已经很大了,依然在校长岗位上忙碌,经常不断地发表自己的教育见解。在敬重这位校长的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地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位校长是不可替代的吗?整个城市就找不到能接替他的人了吗?

其实,每个人都是可以替代的,校长如此,每个学科的教师也是如此。即使自己不愿意离开原有的岗位,身体也会把自己拖下这一岗位的。每个单位都有用人的制度,也都有后备干部、青年教师的培养办法,作为一个领导,首先要成为维护制度的模范,这样才有可能确立自己的权威。很多时候,大家总是抱怨有法不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梁不正。学校领导最重要的职业角色是教育者,这种教育不是表现在口头上的说教,而是以身示范。

5.“没有通过实践检验,你永远无法衡量一个人”。

每学年的期末,要排课表时,学校领导和教师往往比较纠结。哪个教师可以跟上去,哪些教师要留在原来的年级,校长和教师各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往往意见并不一致。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年轻的教师将学生送到毕业年级时,学校就不让他们跟了,让他们回到起始年级在滚一轮。理由是太年轻、没经验,上去之后有可能将课上砸的。

没有上过毕业班,怎么就可以肯定这些教师跟上去会将课上砸呢?领导会说自己有丰富的经验,可以预判。但我看来事实并非如此。我自己在做校长期间,一直鼓励青年教师往上跟,能够上毕业班的一定要让他们上去,同时给他们配上有经验的老教师做搭档。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青年教师,在毕业班的教学中也毫不逊色,做出了超乎很多人想象的优异表现,很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

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关键在于领导是否信任他,给他搭建成长的平台。信任是工作开展的基础,每一个领导对此都要有清晰地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