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赏嵌瓷,品小吃

(2011-08-24 08:36:40)
标签:

妈祖庙

嵌瓷艺术

老妈宫粽球

猪肠胀糯米

旅游

分类: 旅途随记

周末出差到汕头,到汕头开埠前最早的建筑——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天后宫和关帝庙走了一圈。所谓天后宫,就是广东、福建一带常见的妈祖庙,汕头人亲切地称之为“老妈宫”。老妈宫和关帝庙紧挨在一起,占地面积都非常小,用十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将两所庙宇参观完毕。不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潮汕人外出打渔或者漂洋过海,临行之前都要在这里拜别祭祀,乞求平安,包一点香灰和泥土带上,以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留守的妇女们更是常常来到这里,祈愿自己的家人平安回来。

吸引我的是寺庙里的一种建筑艺术——嵌瓷,这是一种用废瓷片嵌贴在建筑物屋脊、墙体,以达到装饰目的的民间美术,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广东工艺美术史料》记载,嵌瓷的出现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在古代,潮州的陶瓷产品“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远销海外,令世人瞩目。明万历年间,一些精明的民间艺人,看到陶瓷生产过程中废弃的许多碎瓷片,特别是那些有釉彩与花卉图案的彩瓷碎片,慧眼独具,变废为宝,开始创造性地将这些碎片嵌贴在屋脊上,拼凑成简单的花卉、龙凤之类的图案来装饰和美化建筑,逐渐形成风尚。

清代中后期,瓷器作坊专门为嵌瓷艺人烧制各色低温瓷碗,这些瓷碗被彩以各种色釉,色彩浓艳,经风历雨而不褪色。嵌瓷艺人将瓷碗进行剪裁之后,把陶瓷片镶嵌、粘接、堆砌而成各种造型,或采用历史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名臣、文人墨客,来反映人民群众扬正压邪、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给人鞭策和启迪;或采用寓意吉祥、富贵的花虫鸟兽,营造吉祥、长寿、如意、富裕、和谐等富有民间朴素情感的艺术氛围。因其风格写实、质感坚实、雅俗共赏、表现对象栩栩如生,深为海内外潮人喜爱。

装饰在庙宇、祠堂、屋脊正面的嵌瓷,多以双龙戏珠、双凤朝牡丹等题材、线条粗犷有力、构图气势雄伟、色彩晶莹绚丽,以大动态大效果取胜。而装饰脊头、屋角头的嵌瓷,多是文武加冠(三星图)立体人物。装饰于檐下墙壁的嵌瓷则多为花卉鸟兽、鱼虾、昆虫等;照壁上的嵌瓷,常见的是麒麟、狮、象、仙鹤、梅鹿等,其构图多采用两边对称的方法。

嵌瓷有圆雕,浮雕,平面装饰等几种形式。嵌瓷的主要材料是瓷片和纸灰泥,纸灰泥的成份是熟石灰加毛边纸,经捣练,过筛,陈腐后使用。其制作的流程是:第一步,塑胚胎,俗称缚瓦骨。用砖条、瓦片剪切成所要镶嵌对象的棱骨构件,如果是立体的话要先用铁丝扎好骨架,在其上涂上纸灰泥,塑好雏形;第二步,剪取瓷片,俗称剪饶。熟练的工匠常把完整的瓷器往硬地一甩或用钳子敲击,依据裂开瓷片的形状用钳子加工取;第三步,镶嵌瓷片,俗称贴饶,也就是嵌瓷。施工者要有一定的造型和色彩基础,作品的档次、水平决定于这道工序;第四步,综合调整,从整体构图、设色、层次、疏密、动态、造型等作各个角度斟酌,增加减少反复调整。

清代嘉庆《澄海县志》这样描述:“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可见清代潮汕地区兴建祠堂屋宇,有钱的人家普遍注重装饰,运用嵌瓷来美化建筑,在当时也就迅速风行起来,盛极一时。这种风尚还被潮人带到东南亚各地。比如说在泰国曼谷,就到处可见清朝时期由潮汕人制作的用以装饰寺庙、花塔的嵌瓷艺术品。

赏嵌瓷,品小吃
赏嵌瓷,品小吃
赏嵌瓷,品小吃 
赏嵌瓷,品小吃
赏嵌瓷,品小吃
赏嵌瓷,品小吃
赏嵌瓷,品小吃
赏嵌瓷,品小吃
赏嵌瓷,品小吃
赏嵌瓷,品小吃 
老妈宫和关帝庙中的嵌瓷艺术

海神妈祖是宋代以后出现的,原型是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渔民女儿林默娘。传说她坐在家中便能遥知海上的情况,几次灵魂出窍到海上救助危难中的父兄和乡亲们,因此被后世奉为海神,尊称为妈祖,还被封为天后。

汕头老妈宫地处老城区,周边的建筑已经开始动拆迁,有不少很有特色房子也被拆除,实在可惜。在老妈宫对面的一个弄堂里,有一个做点心的小吃店,据说那里的“老妈宫粽球”是汕头最正宗的,走近一看,除了做粽球之外,还有猪肠胀糯米、鲎粿等,各要了一点品尝,权当中饭了。

所谓“粽球”,其实就是粽子。全国各地风味各异的粽子有千余种,其中能名列中华名小吃的,仅有汕头老妈宫粽球和杭州五芳斋粽子两家而已。而老妈宫粽球竟然在这样小的一个巷子里经营,实在令人意外,和五芳斋不可同日而语。粽球价格不菲,小的五元一个,大的十元,不过味道确实不错,一个大粽子吃下去,就可以塞饱肚子了。

“老妈宫粽球”的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须颗粒饱满且大小均匀。制作时先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6小时,捞起放在竹筛晾干,次日下锅用猪油炒后,加适量上等鱼露,再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用盆盛装待用。老妈宫粽球里有甜、咸双拼料馅,甜料馅部分为绿豆沙馅(或乌豆沙馅)和水晶馅,外面用猪网膋包裹;咸料馅部分为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和经腌制的南乳鬃头肉。然后用竹叶、咸草包裹扎成六角球形,放进锅内煮熟。食时解开竹叶盛盘,有棱有角,晶莹润滑、甘甜香咸。当时,老妈宫粽球店里,悬挂一块横匾,写着“食定正知”4个大字。此句一直在潮汕社会流传着。

字是潮汕方言,有填、灌等义。猪肠胀糯米以脱净脂肪的猪肠为容器,里面填装香菇、木耳、虾米、板栗肉、鹧鸪卵、盐、味精、水和糯米等原料,首尾紧束不使其漏水漏料,放进锅里煮熟。煮熟后切开来,里面的糯米熟而不烂,各式佐料分布均匀,且任何地方的咸淡都相当,是当地人们非常喜欢的一道小吃。

鲎(读:后)粿是潮汕的传统小食,以潮阳特产的甘薯粉,与大米、海鲎肉汁为主料制作而成。:将大米煮成稀粥冷却,加入薯粉、鲎肉和肉汁搅匀打成胶状,盛入蟠桃型的陶模内,放上鲜虾、猪肉碎和香菇末等,蒸熟后脱去粿模,放进花生油或猪油锅里,用文火浸炸至外表呈浅金黄色即成。吃时再蘸以用辣椒酱和酱油调成的酱料。放在油锅里的食品,总给人一种过于油腻的感觉,但鲎粿非常特别,吃起来非常嫩滑,一点也不油腻。

赏嵌瓷,品小吃老妈宫粽球

赏嵌瓷,品小吃
赏嵌瓷,品小吃
猪肠胀糯米

赏嵌瓷,品小吃
赏嵌瓷,品小吃
鲎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