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行:常家庄园的三雕艺术

标签:
常家庄园木雕砖雕石雕旅游 |
分类: 旅途随记 |
在中国外贸发展史上,有过两条光彩夺目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一条是兴于汉,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一条是起于清前期,通向欧洲的“茶叶之路”。这条茶叶通道,南起中国福建、江浙、两湖等省,北至俄罗斯及欧亚诸国,长达数万余里。从时间段上看,起始于雍正初年,结束于清朝末期,时间跨度近200年。在这异常艰辛而又白银如流的万里茶路上,有一个贯彻始终、堪称中流砥柱的晋商望族,那就是车辋常氏。常家从乾隆时开始从事茶叶的国际贸易,一直持续了150多年,到了晚清时期已经成为山西省的外贸世家。也正是因为这茶叶的贸易,使得常家富甲一方。
常家庄园的大规模建筑是随着其茶叶外贸的发展而同步进行的。在其庄园建设过程中,广征三晋名家参与,终给后人留下了这珍贵的中国民居艺术瑰宝,尤其是木、砖、石雕这三朵奇葩显得更加璨然夺目。
一、木雕
木雕技艺虽然明朝中叶才由宫殿、庙宇经改造后移入民居,但由于此时正是晋商崛起之际,因此,这一技艺很快就被热衷于在故里起房筑院、大兴土木的山西商人大量采用。到晋商鼎盛的清代,木雕艺术在晋商宅院中也越来越精。常家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终结于清光绪五年,正逢民居木雕的黄金时期,因此,其木雕在梁枋、檩条、劄牵、瓜柱、斗拱等主要构架和撑木、挑头、梁垫、雀替、挂落等构件,以及构成外廊空间的天花、隔扇、门窗上,均有极不寻常的表现,其中祠堂院、雍和堂、贵和堂正院的木雕作品,堪称清代这一技艺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走进常家宗祠,在二门上方,即可看到通天挂落着的精美的双层镂空木雕,雕刻非常娴熟,错落有致。中间是“松鹤长青、延年益寿”图,松为百木之长,鹤称“百羽之宗”,相传服松脂可延寿成仙,成仙后又能羽化为鹤;两者合而为一,则寓义吉祥长寿。西侧为寿桃,取其长寿之意。东侧为葡萄,取“多子多孙、绵延不断”之意,还有取经商一本万利的意思。这样的木雕,在庄园的各处都能看到。
狮园的正门门框上,有常家最珍贵的木雕“三王图”。三王者,兽中之王狮子,鸟中之王凤凰,花中之王牡丹。牡丹花的花蕊还是一条鱼。如此精美的雕刻和丰富的想象力,真的让人佩服不已,同时也感慨今天的人们,在建筑上太缺乏艺术细胞。
由于木材的特性,与砖、石等其他建材相比就更不易保存,所以能够幸存下来的精美木雕是很珍贵的。
二、砖雕
常家庄园的砖雕技艺从制作方式上可分为两种,既砖坯雕制后烧制与直接雕刻。前者细腻、纤巧;后者粗犷雄浑。二者虽然风格迥异,但皆生动传神,富有浓厚的装饰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很高的文化内涵和文物价值。
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
与杏园正门相对的北墙影壁,除了中间的八卦砖雕非常少见之外,两侧还有四个制作精美的砖雕壁挂,构图精美、形象生动、做工细腻;俗称“花墙”。这四个插屏型的壁挂,一对为夔龙图案插架,一对是草龙图案插架;砖雕画心内分别雕刻着牡丹、青莲、菊花、梅花,代表了一年四季;在菊花的图案上,则雕刻着一只巧的猫和展翅的蝴蝶,它取谐音“耄耋”之意,寄寓庄园的主人益寿延年。据传此影壁为清道光年间主人从扬州带回,所以又显示出江南水乡明秀清丽的特色。
位于贵和堂的贴金方篆格言影壁也很有特色。影壁中间由340个贴金方篆字组成,内容为树德、立品、做人、涉事之格言,间夹刀币、布币、鼎、炉等断句。由于采用了传统彩绘中的蒙金法烧制,使它能够至今仍保存完好。
还有狮园砖雕小门两侧花墙上的双层镂空博古图,也是砖雕题材中高雅脱俗的上乘之品。
三、石雕
常家庄园的石雕用材分青石与砂石两种,青石主要用于柱础和门镇石狮、石鼓、石墩、石栏板、垂带、旗杆等。由于青石质地细腻,雕刻起来易于流畅,尤长于局部细致入微的刻画,所以庄园中的这部分石雕作品,一般来说,画面充盈,紧凑饱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富于装饰性,题材呈现多样化的风格。以柱础为例,常家庄园遍布于各个院落的柱础石,形体上有方形、圆形、瓶形、四狮托月形等多种,手法上虽然以浅雕为主,偶尔杂以镂空、高浮,但就其图案来说,则每组础石自成一种体系,或人物故事、或吉祥图案、或花鸟山水,无不生动活泼,刀法娴熟,线条明快,俊秀潇洒。
从常家宗祠门前的石围栏雕刻开始,你就可以欣赏到许多与众不同的石雕作品。石围栏左为暗八仙:鱼骨、笛子、花蓝、荷花、葫芦、阴阳板、宝剑、蒲扇。右为八吉祥: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法螺。抱杆石上的图案为出身渔樵、封候奉君,福寿双全、祥龙护佑,上方雕刻有四头石狮,既表达了主人对家族兴旺的期盼,又有寓意“四时如意、四世同堂、家族兴旺”的含义。
而在养和堂的前院,你可以看到石栏、石影壁、石半亭,真让你顿生进入“石室”的感觉,连正院的夹牌楼花墙,也是石刻的。半亭石壁上的字,写的是自己的家训,出自本堂主人之手,看来是给子孙提供的“面壁思过”的场所。
街道上的四柱三门石牌坊,叫做奉旨承恩坊,是奉嘉庆皇帝御旨立起的。从上面可以看到,清政府曾一次便封了常氏九世万达、十世怀珻、怀玗、怀玠、怀佩等四人从二品到四品的官职。这么多的恩典,都来自于常家对国家的一次捐赠,而且数目巨大。
众多的砖、木、石雕和挂落、彩绘作品,形成了常家庄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一宇之上,三雕骈美,使常家庄园在整体上成为举世瞩目的民居艺术集大成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