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认识是施教的前提·读《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

(2011-08-14 07:06:04)
标签:

青年教师

教育认识

家长沟通

老教师经验

教育

分类: 读书评论

——读乔纳森·考泽尔《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有感

正确认识是施教的前提·读《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 

大家可能对日本的教育家佐藤学比较了解,他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并通过视频记录和分析,研究现实的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在美国,也有这样一位教育家,他深入课堂,了解教师们的教和学生们的学;常常亲自给孩子们上课,让孩子们在观点冲突的讨论中各抒己见,发现自我;他和不少小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当自己心中烦恼的时候,会和孩子们约谈,从他们身上获取前进的动力;他和孩子们一道在管理状况糟糕的食堂就餐,了解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他和很多学生的家长、学生的祖父母成了好朋友,和他们谈论生活和教育,有时能到凌晨两点……他就是乔纳森·考泽尔,一个以“一手经验写书”著称的教育家。

从事儿童教育工作40余年的考泽尔,到新任教师弗朗西斯科的班上听课一年多,两人成了忘年之交。弗朗西斯科向考泽尔请教日常教学生活中的问题,简短的谈话无法尽兴,便催生了这15封解疑信。在这些信件中,考泽尔不仅回答了弗朗西斯科在日常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穿插回忆了自己的教育生涯,还结合了困扰其他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境进行解答。也因为如此,这些看似私人交流的信件,有了更广泛的普适性和教育价值。

一、初为人师的关注点

每个新毕业的大学生最初都是踌躇满志的,都想通过教育教学工作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大家看到自身的价值。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经常会让青年教师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自己很想和学生打成一片,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但往往导致班级管理的失控;想展现自己的一些威严,又往往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对立。花费了很长时间精神准备的教学内容,得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呼应;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和信息,和课程设置几乎没有什么关联。……

每个新教师都要经历这样的一段忙乱,但这个时间段可长可短,关键在于是否有人给予有效的引领、自己对教育的认识是否清晰正确。

“从一开始叫要严厉起来”,这是很多新教师都会得到的建议。考泽尔认为,这或许是最糟糕的建议了。教师和孩子们之间建立起信任的关系,要比将教材中的材料灌输给学生们重要的多。信任是学习发生的基础,父母陪着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学到很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当孩子遇到一个陌生人,陌生人邀请孩子和他一道玩耍的时候,孩子通常会拒绝,当然也不会从陌生人那里学到什么,其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对陌生人不信任。教师和学生之间,首先必须建立起信任关系,才有可能促进学习的发生。

有了信任这个基础,并不能保证学习一定会发生。因为学科有自己的符号系统,但这样的符号体系学生通常是很难理解的。如果不能够在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科的符号体系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学生就不能理解教师在说些什么。采用叙事的方式,将学科教材中深奥的符号语言,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话语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也是青年教师首先应该学习的方式。换句话说,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和习惯性语言,善于把抽象的学科知识用学生的生活语言来加以描述,给学生搭建从生活走向学科抽象的符号系统的桥梁。

自由和纪律也是如影随风的一对,没有纪律也就无所谓自由,追求自由的同时必须接受相关的纪律约束。考泽尔在初任教师不久,就碰到了一群难教的孩子,“他们对老师粗鲁无礼、横加指责,以至于他们赤手空拳就能让几乎所有的严肃教育陷于瘫痪。”面对这样的孩子,考泽尔第一步的工作是赢得孩子们对自己的信任,在此基础上,采取叙事的方式开展课程学习。但是,虽然孩子们很喜欢故事,却并不符合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的要求,遇到频频检查的校长,教师也要倒霉的。怎么处理学校的课程计划与学生喜欢的事情之间的矛盾呢?考泽尔将这一矛盾放手给孩子们讨论,让大家明白,我们必须在行为表现上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才能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自由的快乐。于是,一贯调皮捣蛋气跑了很多教师让学校无比头疼的班级学生,在各种校园活动中个个遵守纪律,规范有序,让大家刮目相看。这同时,孩子们在教室里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很长一段时间,校长不再光顾这个班级了,这为考泽尔“享受孩子们的语言,不要坚持做有些人告诉我们的那些他们认为理所应当的事”奠定了基础。

做一个让学生信任的、善于讲故事的、懂得自由和纪律之间关系的教师,在初为人师的时候,就可以从容很多。当然,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教师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如果教师自己缺乏这种热情,想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也是不可能的。以身示范,这是其中的一种体现。

二、家长沟通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工作,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合作,是很难做好的,但现实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之间很少取得联系,个别一直打电话给教师的家长,说不定还会引起教师的反感;定期召开的家长会上,虽然家长到了现场,但往往是听了教师的介绍之后就回去了,留下来和教师进行沟通的家长不是很多。

为什么有相当一批家长不能很好地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呢?考泽尔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表象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根源。

考泽尔发现,一些不太愿意和教师开诚布公地谈话的家长,在自己求学的时代就没有对学校留下好的印象,他们把“学校看作是记忆中的痛苦、失败和没完没了的羞辱。”现在他们虽然成了父母,但来到学校的时候依然感到心中不安,缺乏自信,不愿意就读书学习等问题和教师展开交流。特别是当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突出的时候,更不愿意就此和教师交流,宁愿自己回去将孩子痛打一顿或者臭骂一顿。

有些家长之所以不愿意和教师沟通,是因为学校和教师不愿意将学校的真实情况和重大问题告诉家长,并且在讲话的时候“用的都是教育学方面的专业术语,不仅缺乏知识性,还成为真正的交流的障碍。”当家长意识到学校和教师有意在隐瞒着一些什么,而且总是给自己“打官腔”的时候,相互之间的信任感就消失了,交流沟通的可能性也就不存在了。有的时候,学校或者教师还会因此自鸣得意,却不知道损害的是自己。

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有时也是导致沟通障碍的缘由。孩子在学校里出了一点事情,教师或者学校就有可能“传唤”家长,并且经常性采用的是不容置疑的口气,要求家长限时限刻赶到学校,不管家长当下在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如果家长感到自己的人格没有受到尊重,就不可能和学校、教师达成良好的沟通。

教师对部分家长的偏见,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在进步的,对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事物偏见会越来越多。一个普通群众家庭出身的孩子和一个“高贵”家庭之中的孩子,一个本地人与一个外乡人,教师看待这些孩子以及家长的眼神常常是不一样的,而这种眼神会被学生和家长敏锐地捕捉到,从而在两者之间扎起了坚固的“篱笆”。

和很多教师相比,考泽尔在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不仅仅是因为孩子的读书才进行沟通,而是真正地和家长交朋友,从他们身上探究教育的真谛,发现教育的真实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当考泽尔因为在课堂上给学生朗诵黑人作家撰写的诗歌,因此而被解雇的时候,才有那么多的家长揭竿而起,一起为他呐喊呼吁,同时要求教育当局从内心里解除偏见,放弃种族隔离政策。

三、老教师是一笔财富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教育也必须不断变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传承和创新,是当今教育两个最重要的词汇,但较多的情况下,人们可能过渡注重了改革创新,而忽视了对传统的认识与继承,使得教育改革总是处在空中楼阁的状态,热闹了一段时间,就销声匿迹了。

新教师容易接受新思想,所以在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最容易成为革新的主力,这是新教师的优势。但教育的基本规律不会因为教育改革而发生改变,老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实践性经验,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如果不能很好地继承,全靠青年教师自己在实践中积累,那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也很容易走弯路。

我在一所区重点中学做校长期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就是用了两年的时间,使得学校的高考升学率从58%上升到了85%,升学率只是一个结果性的数据,其背后有很多的经验可以挖掘,我认为其中一条经验就是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经验,让他们成为中青年教师的榜样。其中的数学老师顾老师,虽然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但每天都按时到校上班,从不迟到。他备课非常认真,一笔一划规范工整,备课本多次在同事们面前展示。他的教学思路清晰,注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每学期都会备出新的教案来。他的教态清晰,教学方法自然流畅,吸引了很多教师去观摩学习,他也很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教师,促进了教师团队的形成,潜移默化地传递着教育的智慧。

当然,并不是每一位老教师都能成为青年教师的表率。但每所学校都有一批能成为表率的老教师,他们的经验和财富,如果不能好好被利用,实在是很大的浪费,也是学校教育的一大损失。

 

在《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这本书中,考泽尔的话题是非常宽泛的,除了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育态度等各方面给出善意的指点之外,他还对美国的公立教育现状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包括高利害性测试、标准化训练、教育券等。其中的很多内容,都值得每一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思考。

限于篇幅,这里仅从青年教师需要关注的三个方面——教师自身、学生家长、老教师等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读后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这本书,进行深度阅读。

 

《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教育家对话新任教师》  []乔纳森·考泽尔/  史亚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