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批评到支持

(2011-02-21 08:31:41)
标签:

电子白板

试点过程

张民生

支持鼓励

七十寿辰

情感

分类: 我的心情

——试点电子白板的故事

 

2006年秋季,全市所有的高中开始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我当时在一所学校任校长,最头痛的事情就是教学设备的陈旧。一个办公室只有一台老掉牙的电脑,全校只有两个简易的多媒体教室,以这样的状态来迎接新一轮的课改,显然是不行的。

增添一些设备是方便的,但怎样的设备才能更好地支持新课程的实践,保证在一段时间内不落后呢?我和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先生联系,请他给予指点。他带我走访了一些学校和设备商,给我介绍“电子白板”,并实地观摩这一设备的使用,让我大开眼界。这就是我要找的——突破“预设”的局限,突出“互动”的功能,有可能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变革的智能化交互式教学平台。

经过校务会议的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在新高一的十个班级中全部装配电子白板,以后逐渐增加一个年级,三年内让所有的班级全部用上电子白板。同时改造每一间教师办公室,添置新的办公设备,每人一台性能优良的液晶电脑。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分管财务的副校长告诉我,本年度的经费除去教师的奖金之外,剩下的钱不足2万,必须申请专项资金。到局里去要钱,反被批评了一通,说先保证教师的工资和奖金为主,没有钱就不要添置设备。

我实在想借助新课程推进的契机,进行教学设备的升级换代,营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因此虽然领了一通批评回来,仍然不甘心。我又和张民生先生商量,他很坚定地支持我的想法,鼓励我要勇于实践,并说如果需要他出面的话,他可以和局里进行协调。

张老师的话语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们充分利用了暑假这段时间,按计划完成了教室、办公室的改造,实现了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跨越式的更替。当然,这也带来了新的困惑:很多教师此前一直是两根粉笔一块黑板开展教学,突然变成了可以互动的电子白板,大家普遍感到不适应,新教材加上新设备,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们面临的困境,张老师似乎早有预料,他主动打电话过来,询问我们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状况,建议将我校作为《数字化校园》项目的基地学校,参加市里的课题研究工作,立足我校的实际,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来。每有和电子白板有关的教学或者研讨活动,他都会通知我们参加,使得我们能够及时了解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实践经验,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不仅仅是让我们参加项目组的活动,他还利用各种机会给我们的教师搭建平台。台湾桃园的几十位校长和教导主任在上海进行培训,他特意介绍到我们学校,请我们的老师开设公开课,展示如何使用电子白板教学;他多次深入我校教室听课,发现了几个在电子白板的使用方面有特色的教师,就激励他们总结经验,认真备课,参加全国性的教学比赛。在那次比赛中,我校教师获得了两个一等奖,全校师生都很振奋。

2006年的9月到2007年的4月,经过大半年的实践,高一年级组的老师们在践行新课程、灵活运用电子白板方面有了很多的感受和体验,他们完成了一批课例,写了厚厚一本实践体会文章。在此基础上,我们主动申请,教育局出面在我校举行了一场面向全市的大型现代教育技术观摩活动,开出了9节展示课,并组织了相关专题论坛。这次活动吸引了“孙稼麟名校长基地”的所有成员、市《数字化教室》项目组的所有成员以及各区县的同仁们的参与。

张民生先生全程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做了专题报告。他强调“互动”是新时代课堂一个非常关键的学习方式。互动不是简单的师生问答,应该是有一定思维深度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更主要的应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当师生、生生之间都能够打起“思维的乒乓球”的时候,这节课肯定是一堂好课。电子白板为实现这种“互动”提供了可能性,因为它兼具黑板的功能和投影的功能,是这两种功能的有机整合。我们使用电子白板,就要设法开发它的互动功能。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了,在学习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除了电子白板之外,还有另外一些信息技术也可以实现互动。比如说网络,让学生在网上交流,完成网上作业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每个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做一些课堂互动方面的探索。无论是电子白板、网络、还是其他,只要几年坚持下来,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绩。

因为购买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从2006年的9月份开始,只要一涉及到经费的问题,就会受到一顿批评。为了保证教师们的收入不降低,春节前的奖金还借了一笔钱。我没有问过张老师是否和局里领导沟通过,但4月份的展示活动开了之后,局里相关领导的态度转变了,不仅批评的声音没有了,还给我们拨了一笔专款,补上了2006年度的设备投入,预付了我们2007年度添置设备所需的费用。随后,电子白板从我们一所学校开始向全区迅速推开。

如果没有张民生先生一以贯之的支持和帮助,或许到现在,学校的教室仍然不会装配齐电子白板;关于互动等话题的探讨,教师仍然只是一个观望着;教师的视野,仍然局限在那小小的校园中。

2010年的 611,张民生先生答应收我为徒,让我欣喜万分。适逢张老师七十寿辰,谨以此文为先生祝寿。“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祝福张先生寿诞快乐,春辉永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