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看《让子弹飞》

(2011-02-19 08:46:16)
标签:

电影

让子弹飞

繁杂的美

拓展视野

隐喻

娱乐

分类: 我的心情

一直想看看《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主要原因是对姜文的内心认可。

记得上世纪90年代,曾在报纸上看到姜文写的一篇长长的文章,大意是说到美国去,看到各种电器都是日本货,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要想有自己的地位,不能光喊口号。当一些发达国家每天都在着你的产品的时候,他绝不敢对你小看。我当时看了这篇文章,也很感慨,还特意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读给我的学生听,并进行了一番讨论。十多年过去了,这篇文章我还一直记在心上,可见姜文的“功力”。

作为一部贺年的商业片,《让子弹飞》主要的功能应该就是将观众吸引到影剧院里来,给观众带来愉悦和快乐,给剧组带来票房的神话。应该说,这两个目标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人们络绎不绝地涌进影院,将电影中的精彩对话进行了各种版本的演绎,“让子弹飞”的祝福短信也随着新年的到来满世界飞。不仅姜文和他的剧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连带着电信、广告等多种行业也是财源广进啊。

看这部电影,有几点感受:

一、繁杂也是一种美

如果说电影《山楂树之恋》采取的是简约的方式,忽略了小说中的很多要素,重点突出老三和静秋的感人之恋的话,《让子弹飞》则反其道而行之,将一个原本非常简单的故事进行了扩充和改编,以便张麻子(姜文 饰)、马邦德(葛优 饰)和黄四郎(周润发 饰)能够唱足那三足鼎立的对手戏。

花钱捐得县长的马邦德在上任途中遭遇劫匪张麻子一伙伏击,为保性命,谎称自己是县长的汤师爷。为汤师爷许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身一变化身县长,带着手下赶赴鹅城上任。有道是天高皇帝远,地处南国的偏僻小县鹅城,一方霸主黄四郎只手遮天,全然不将这个新来的县长放在眼里。张麻子痛打了黄四郎的武教头,黄四郎则设计害死张麻子的义子小六。只想赚钱的马邦德,无可奈何地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的角力之中,并最终身死他乡。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结果也是可以预想到的。但经过这三个人“画蛇添足”般的巧妙演绎,你不会感到剧情的拖沓和杂乱,有一种很快的节奏感。

整部电影的很多画面拍摄的也非常的唯美,可以看得出姜文对这部作品的用心程度。有一个细节我的印象很深刻,是关于片首和片尾相呼应的马拉火车的画面。在影片开始的时候,马邦德“吃着火锅唱着歌”坐在火车里奔驰,张麻子劫车时是那样的意气风发。最后仇报了,但兄弟们却一个个离去了,还带着自己深爱的人,剩下张麻子一人看着马车飞奔而去,只剩铁轨,青山,夕阳,和背影。是喜还是悲?

二、人要扩展自己的视野

看电影的过程,也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电影进行对话的过程。之所以说“一百个读者的眼里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历不同,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建构起来的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

《让子弹飞》这部影片中,有不少看起来比较荒诞的情节,涉及到很多的历史典故,如果我们能够对其有所了解,阅读电影的能力就会提高很多。

比如说马拉火车的情节,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荒诞,但最早的火车就是这样的结合体。在矿区,总是利用马来拉有轨车厢,将一车车的矿石搬运出去。铁轨最早是给马车设计的。当然,在1920年的那个年代,这样的火车肯定是荒诞的。

通过这部电影,我认识了广东江门的开平碉楼。江门是著名侨乡,早年美国加州的铁路基本都是江门人修的。后来这帮人赚了钱回到家乡就修了这个中西合璧,防涝防匪的碉楼。不知道姜文在影片的开始和最后特意设计的马拉火车和铁轨的这个场景,是否受到开平侨乡的这一历史的启发。

我一直对电影中出现的一个词“介错”感到困惑,查了网上的介绍才知道,日本人切腹自裁的时候非常痛苦,由自裁者熟悉而信任的剑道高手在身后将其斩首,以缩短其痛苦,这就叫介错。

……

三、很多隐喻值得品味

张麻子在出外“剿匪”之后,再次回到了城里。之后发生的一段故事很耐人寻味。

张麻子等人将钱铺在街道上,整整一个白天,没有百姓敢拿,晚上偷偷拿了去。第二天黄四郎开马车出来收,又全部物归原主。张麻子再把枪弹铺在街道上,同样是百姓晚上偷偷拿了,第二天黄四郎开马车来收枪支,被张麻子将马打死。可是当张麻子在街上振臂高呼,号召大家去进攻黄四郎时,却没人响应,他们等着看谁能赢。直到张麻子将“黄四郎”抓回来斩首,百姓才一拥而上,跑到黄府去抢东西,顺民转眼间变成了暴民。武举人平日里帮着黄四郎欺压百姓,这个时候他却冲的最猛。整治黄四郎,他也最狠。

墙头草、两边倒,见风使舵,这是否在批判我们国民的劣根性呢?

……

还有很多,很值得玩味。

让子弹多飞一会儿,是为了更好地击中目标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