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领导调研教育

(2011-01-06 08:38:39)
标签:

调研

教育发展

教育地位

传承创新

教师队伍

教育

分类: 会议纪要

15日上午,虹口区区委书记孙卫国,代区长吴清,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宋妍,副区长华东平一行到虹口教育系统进行调研。先后走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南湖职业技术学校、复兴高级中学,参观了学校的校容校貌,听取了学校办学情况的汇报。教育局党工委书记潘惠琴、教育局局长王立强也分别介绍了教育局的相关工作。

代区长吴清同志去年年底刚到虹口区履新,在新年伊始就和区领导一班人来到教育系统调研,体现了对虹口教育的重视。在听取了基层学校和教育局负责人的汇报之后,他做了重要讲话。

吴区长说:走在学校里,感到非常的亲切,因为自己的父母都是教师,自己从小就是在学校里长大的,对学校很有感情。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资源是虹口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教育发展是将来虹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虹口教育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没有成功的德育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我很赞同这句话,所有的教育,都要德育为先。教育的产品是人,如果我们能够将教育办的好,使每一个毕业的学生都能刻上虹口教育深深的烙印,那将是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

从事教育工作,很光荣,也很不容易。今天的社会,教师地位、教学方法、社会地位、家长需求、独生子女政策……都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搞教育真的很不容易。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也都能够对教育说上一番,但真正懂得教育的专家不多,教育需要专家、大家来深入研究。在此,提四点想法:

第一,怎样挖掘弘扬教育的传统?虹口区的名校很多,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也很多,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就对虹口的不少学校有印象,比如说中国人创建的班级授课制第一个新学堂澄衷、比如说北虹高级中学,……等等,这些学校都在虹口,让我很自豪。他们当年是如何做的,才使得学校能够延绵至今?这需要去挖掘。当然,光挖掘过往的历史不够,还需要创新,要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创新,要放眼国际,汲取其他国家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

第二,怎样进一步发挥名教师、名校长和名学校的作用?名教师、名校长和名学校是虹口最好的教育资源。教育局提出的“强精神,强环境,强队伍”,“三强”的落脚点就在“强队伍”上。校长要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从这个意义上看,“强环境”最终要做到“弱干预”,要减少对学校办学的干预,让学校自主发展。

第三,老教师的作用要进一步的发挥。基础教育阶段的老教师有着宝贵的教育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他不像科研院所里的某些专家,一段时间不从事研究,就会过时,基础教育这些老教师的经验不会过时。一个八、九十岁的老教师,可能不懂得IT,不会运用网路技术,但依然能讲出育人的道理来,我们要把这些教育的力量动员起来。以此同时,学校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吸引高素质的大学生进入进校工作,并想办法将他们留住,培养他们,让他们尽快成长为名教师。

第四,要进一步探索办学的机制。要使虹口培养出来的人,在品德上都是合格的,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一批优质的“产品”,带有虹口教育鲜明的印迹,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很难,需要教育全身心的投入,但仅有教育的全身心投入不够,要区委、区府以及各职能部门都来关心教育,全力推进教育。办好教育这件事情,多花点代价、多努力一点、多累一点,值!

座谈会由虹口区委书记孙卫国同志主持。最后,孙卫国书记对虹口教育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把《虹口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贯彻好,落实好;二是要将虹口教育的品牌和特色发扬好,传承好;三是要将提升教师和校长的素质工程推进好,发展好。通过创建优良的校风、师风和学风,把教育工作做好。

 

吴区长到虹口的时间不长,我还是第一次当面聆听他的讲话。上面的四点是我在现场做的一些记录,并不完整,不过吴区长的讲话让我很振奋,有几点感受:

第一,“教育发展是将来虹口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很多政府领导关心的是区域的经济发展,对教育虽然也有关注,但明显不如对经济的关注度高。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新的制胜法。吴区长显然看到了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力量,因此才有“办好教育这件事情,多花点代价、多努力一点、多累一点,值!”有区长对教育的支持和关注,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的口号,就有可能变为现实。

第二,做好传承和创新两篇文章。虹口有如此的百年名校,每个学校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将其中符合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来,结合当今的社会现状,加以创新和改造,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世界变化迅速,知识急剧膨胀,但是育人的基本规律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在强调创新、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时候,更要关注自己已有的宝贵经验。

第三,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校长和教师。没有校长和教师的高素质,就不可能有学生的高素质。因此,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校长队伍的培养,让更多的教师和校长能够脱颖而出,依然是当前非常迫切的任务。如果培养校长和教师,我觉得要完善传统的培训方式,首先关注全体校长和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提升,整体素质提升上去了,自然会有一批教师和校长冒尖出来。将眼光仅仅盯在少数人的身上,可能并不利于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

柳斌同志在谈到人才培养的问题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杰出人才是从非杰出人才和普通人当中转化而来的。如果你真正想要出杰出人才,就要重视非杰出人才的大众教育。几十年来,高考状元数以百计,又有几人展现了杰出才能呢?我们为什么不把力气下在大多数人身上,而总是追求那少数的个别的高分尖子,甚至是偏才怪才呢?一个国家,总是将希望寄托在偏才怪才上,只能说明这个国家太缺乏自信心。要知道即使有所谓“天才”,那也是不能够批量生产的。能够在后天条件下大批量提高质量的恐怕还是大多数人。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得到杰出人才,就在提高公民素质上下功夫吧。只对你所认定的“英才”(在目前伯乐们的视野中就是高分尖子)去进行教育,其结果会是失去更多的英才。为提高公民素质去教育,其结果将会是得到更多的英才。”我想,这段话对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也是成立的。

第四,重视老教师作用的发挥。很多教师,经过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之后,才慢慢悟出了不少教育的道理,但很快就退休了,这些教育资源被闲置起来,确实是一种浪费。我们前一段时间,聘请了一批有经验的教师参与我们的教育项目,他们在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一做法要持续下来,并进一步拓展老教师参与区域教育建设的时空,为他们更有效地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搭建舞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