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分数制·读《海伦娜的奇迹》
(2010-11-26 08:26:52)
标签:
海伦娜中学分数学业发展报告恐惧与担心教育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恩雅·瑞格《海伦娜的奇迹》一书有感之二
在学校学习,教师通过分数对你的学习状况进行评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用分数来评价学生似乎都是天经地义的。但就有人要对这看似正常的教育现象提出质疑,海伦娜中学的校长恩雅就是其中的一位。
分数和学生的才华之间有对等关系吗?分数和学生未来的发展之间有对等关系吗?一个分数高的学生,是否意味着他就是一个表现优异的学生?两个教师评判同一份试卷,给出的分数差异有时会很大,这又说明了什么?……
每个班级、每一门学科的尖子生,只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他们拼命地学习,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分数保持在90分以上,或者努力提升1分到2分;而对剩下的85%学生来说,他们的努力都是在白费力气,进步毫无指望。当这些分数经过一次次的折算,最后成了学生的学年成绩、毕业成绩、甚至和各种资格密切相关的时候,情况还会进一步恶化。
如果认真分析分数所发挥的作用,就会发现用分数来评价学生实在是太原始了,学生无法从分数中得知教师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是否肯定了他的努力,也看不出他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以及如何去改进。学校已经不再是一个让青少年学习知识、发展潜能、并以此开拓人生的地方了,已经变成一个不断举行考试的考场。
海伦娜中学决定就是否取消分数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刚谈起要取消分数制的时候,学校里的教师都很兴奋,老师们希望学校当天就开会进行表决。尽管恩雅校长心里也非常期望取消分数制,但还是希望大家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作出结论。
会议确定在三周之后的一个下午,学生代表也参加了这次的全校教学会议。不出校长的意外,教师们的态度发生了大的转折,没有了分数,家长、学生、教师会迷惘吗?要写学生的发展报告,是否会带来更多的额外负担?简而言之:教师们决定保留分数制。
学生代表约翰尼斯却不同意会议的决定,他认为教师们演出了一场闹剧。他对校长说:现在这件事情由我们学生来决定。校长笑了,她已经为此努力了很多年,约翰尼斯根本不知道他所面临的是怎样的挑战。果然,在班级代表稍后举行的一次投票中,24个班级代表有21个赞成保留分数制。
约翰尼斯并不气馁。他把坚决主张保留分数制的班级代表召集起来,组织他们去参观那些已经取消了分数制的学校;他组织研讨会,邀请相关的专家出席;他策划角色扮演来进行宣传;他把套路取消分数制的专业研究报告整理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文章讲给大家听……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之后,所有的班级代表集体决定,要取消分数制。
这一决定在学校里引起了骚乱,但约翰尼斯并不罢休,他和班级代表们来到每一个班级,宣传他们的理念和要求,最终全体同学都赞成取消分数制,并向学校提出了申请。紧接着,约翰尼斯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坚持提出,全体学生的的申请必须列入下一次全校教学会议的议程。每个教师他都安排了说客,而这个角色通常都是该老师特别重视的学生或者特别要好的同事。
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工作会议上,赞同取消分数制的老师和反对者还是分成了两个阵营,大家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不过孩子们的准备显然更为充分,逐渐的,反对者的声音逐渐减弱,赞同者的队伍逐渐壮大,最终的表决结果是:6张无效票,16张反对票,23张赞成票,海伦娜中学将在三年的时间内在两个年级取消分数制,依据试点的情况决定今后是否是否在全面取消分数制。
很多老师在接下来的3年内都经历了一个“恍然大悟”的过程。虽然没有的分数,但就像分数还在一样,学生还是一样努力,而且他们似乎想要更优异的表现。一些考试成绩一向落后的学生,现在似乎鼓足了勇气,准备付出前所未有的努力;教师也面临新的挑战,要找出精准的语言给学生进行评价。他必须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之处,认真负责地和同事讨论这个学生的表现,然后才能将评价意见写下来。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发展报告都写得很详细,其中有些甚至达到7页,这让老师不堪重负。到了第二年,他们做出了新的调整:
第一,所有的报告内容不能超过一页;
第二,增加个人会谈,通过师生的相互沟通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知道改进的方向;
第三,每半年举行一次学习发展报告会,家长和孩子一起被邀请过来,讨论孩子的表现,激励孩子成长。为了做好这件事情,学校甚至还专门邀请了心理咨询师,辅导学生、家长、教师三方之间如何做到坦诚的沟通;
第四,举办学生学习成果展览会,让学生感受到他的学习被关注,他的表现被肯定。
海伦娜中学的学生,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公办初中,不少孩子来自贫困的移民家庭,甚至还有一些连攻读学校或少管所都不肯收的问题青年。面对这样的孩子,分数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吗?如果不用分数,能够让学生学得更好吗?海伦娜中学毕业的学生,不论是在职业生涯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成了众人眼中的精英,这样的一个事实告诉我们,淡化分数,学生能学得更好。
海伦娜中学面临着和我们的公办初中同样的问题,就是孩子在毕业之后要参加考试,进入高一级的学校。没有分数制的海伦娜中学的孩子,没有因此而在考试中“水土不服”,反而考出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这其中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了分数的评价之后,学生学的更加愉快,更加主动,学科知识更加扎实;二是学校充分呵护每个孩子的自信心,遇到考试等的挑战时,他们不是表现出惶恐和惧怕,而是充满自信地去面对。
在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被大学预录取的学生,还要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然后才能正式录取。似乎没有了分数,就无法录取新生了。高校的招生尚且如此,其他学段紧握“分数”这个大棒来威吓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是成人的“恐惧”和“担心”,导致了分数在学校里的盛行,导致了教育偏离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