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528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程评价的有益实践

(2010-11-28 09:32:21)
标签:

科学课程

学业评价

评价类型

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

评价对象

教育

分类: 读书评论

——为《虚实融合的小学科学课程学业评价实施方案研究》一书写的序

 

    我们是一个教育大国,但在评价领域的研究却始终比较薄弱。在推进新课程的实践中,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制约课改的进程。曲阳四小在科学课程的评价方面做了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并汇编形成《虚实融合的小学科学课程学业评价实施方案研究》一书。我有幸提前阅读了他们提炼总结的书稿,并遵嘱为这本书写了一篇序。见下。

 

课程评价的有益实践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许多传统的评价形式只是测量有关事实的知识,没有要求学生去运用这些信息。造成的结果是很多学生通过评价获得了高分,但却不能将所学所知运用到真实世界的环境中去。改进评价的方式,使评价能够更好地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就成了学校必然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曲阳四小是一所科技特色学校,他们在构建虚实融合小学科学课程的校本化实践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是在完成一项研究课题之后就将其束之高阁,而是进一步分析所做研究的不足,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发现了自身在课程评价方面的短板,并确立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深化实践和研究,这样一种课题研究的思路很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学校特色的形成,往往就是在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些问题持续深入探究的基础上,逐渐有了话语权,并被社会所认可的。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探索,看上去很“闹忙”,但每一个领域都是浅尝辄止,是很难形成学校特色的。

评价有三种基本的类型:测验和考试、学术讨论、表现性任务和方案策划,这三种评价类型可以看作是一个从左到右的连续体。左边是客观性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内容记忆情况的考核;中间的学术讨论,通过给学生描述一个主题或情境,给予学生不同的选择,诱导学生从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作出反应,从而展示学生对学习的精通和能力;最右边是基于表现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经常会在评价的过程中结合个人的判断,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也被设计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测验和考试是学校采用的比较普遍的评价类型,但其他两种类型则普遍不受重视。这有几个方面的缘由:其一是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其二是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在我们国家不受重视;其三是缺乏必要的实践案例和路径。曲阳四小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在对国内外科学课程评价实施经验综述的基础上,确立了本校的科学课程学业评价实施方案,将三种评价类型有机结合,形成了前后呼应、类型齐全、方法多样、特色鲜明的评价体系。

首先,强调目标、教学、评价三者之间的一致性。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教学内容),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评价的重点也不相同。比如说以记忆事实为主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讲授和提问就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判断、填空以及简答题就是与之匹配的评价方式。目标、教学、评估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在他们构建的评价方案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其次,关注评价的整体设计和螺旋式递升。在评价的内容上,突出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大任务,并针对学段的特点,对每一项任务的评价重点做出了螺旋式的设计。对某一具体的学习内容,他们也分起步、发展中、完成三个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评价要求。这样整体考虑评价的内容和方式的做法非常重要,可以让教师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每一节课、每一环节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教学的计划性,避免教学的无序状态,使得育人的目标能够循序渐进地得到落实。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大体上有四种难度水平,(1)给一个熟悉的任务并告知要执行的特定步骤,“运用昨天我们操作的程序解决这个问题”;(2)给一个不熟悉的任务但告知要运用的程序,“运用程序解决这个新问题”;(3)给一个问题,但不给出程序,“挑选一个合适的程序解决这个熟悉的问题”;(4)给一个不熟悉的问题和一个不熟悉的程序,“挑选一个合适的程序解决这个不熟悉的问题”。螺旋式递升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设计,体现了他们关注目标、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的教育思想。

第三,注重不同类型评价的有机结合。在他们的评价方案中,不因为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而加以回避,测验和考试、学术讨论、表现性任务三类评价都有恰当的比重。

例如:以实验设计与记录、信息收集与整理、制作过程或作品、观察日记或报告为主的典型作业,是实施“学术讨论”评价的主要载体,他们考虑到男女生在思维认知风格上以及兴趣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元完成、期末递交的评价措施,鼓励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递交作业。这样的评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从自己熟悉的角度深入思考和探究,获得深刻的认知体验。

三种评价类型融为一体,既有统一的要求,又有柔性的机制;既有终结性的评价,又有形成性的评价;既有定量的评价,又有定性的评价。自然地将评价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反馈等功能。

第四,突出评价形式、评价对象的多元化。针对当前科学课程中评价形式比较单一、评价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现状,他们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评价、让不同类型的人参与评价,从不同的侧面、更多的视角来反映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状况。

在评价的形式上,他们从课程实施的流程出发,构建了起点评价、课堂教学评价、课后监测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起点评价多采用非正式观察法,通过即时的、随机的观察以及从其他教师、学生档案、家访、和学生交流等多种渠道获取学生的信息,对学生个体和整体作出评价,并决定教学的起点。起点评价对一个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关键,对学生做出准确的评价和恰当的预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教师师德的一种体现。课堂教学评价体现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每一个环节之中,是伴随着教学的进程即时进行的评价,学校设计了各种评价量表来鼓励师生开展这种即时的评价,及时反思自己的得失,改进教与学的行为。课后监测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有纸笔性质的考试、档案袋、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或者论文等。在他们的评价方案中,这些评价形式都得到了非常充分的使用。

在评价的对象上,他们非常注重让更多的人参与评价,多角度描述一个人的学习状况。学校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学习本来就是个性化的过程,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是隔靴搔痒,只有本人最有可能清楚自己学的如何。除了自我评价之外,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评价,都有一定的要求,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更清晰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

曲阳四小在上述四个方面,既有深刻的理论思考,又有鲜活的实践案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蕴含的价值,已经超过了课题本身。他们的经验有助于课程改革在评价领域探索的深化,有助于学校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课程,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虚实融合的小学科学课程学业评价实施方案研究》  章本荣/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