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实验项目,深化教育改革
(2010-11-11 09:25:06)
标签:
课程改革项目推进感受体会教育 |
分类: 会议纪要 |
——在上海市教学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为了深入推进本市中小学课程改革,提高本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11月10日下午,2010年下半年“上海市教学工作会议”在延安高级中学多功能厅举行。各区县教育局分管局长、中小幼教科科长,各区县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的校长以及区县的中小学校长,市教委相关处室的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根据会议的要求,我在大会上做了一个发言。下面是发言的主要内容。
前段时间,教育部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项目正式获批,由虹口区单独承担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市教委教研室的重点项目“上海市中小学提升作业品质研究”也正式立项,聘请我担任项目的负责人,在全市七个区县率先开展项目实践。如何依托实验项目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在此,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项目是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载体
1.项目是一项任务
项目是一项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教育本身不是项目,教育改革本身也不是一个项目。但教育改革的预期目标,如果能够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目标,并借助项目来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实践,教育改革的成效就会更显著。
2.项目实施三要素
一个项目的实施,需要把握好三个要素:一是任务和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从课改实验的角度看,通常都是不容易的;二是资源和组织,要完成既定的任务,需要整合调配哪些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需要成立怎样的组织机构来推动,这是项目实施之时必须要明确的;三是指标和效果,衡量一个项目是否完成,需要一定的指标,要看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
3.项目需要积极推进
为了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对项目的推进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意识到项目实施对区域教育改革所带来的重大影响和积极效益;其次,要组建强有力的项目推进工作小组,整体负责项目的推进工作;第三,要认真评估现有的各种资源,包括实践者和专家在内的人力资源、项目所需的各种设备、能提供的财力支撑等等,看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完成哪些工作,明确工作任务书;第四,细化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并加大项目推进的力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相应的工作计划;第五,定期组织工作推进和协调会议,就项目推进实施中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共识。
二、作业品质研究项目给我们的启示
在市教研室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从去年的12月份开始,“上海市中小学提升作业品质研究”项目启动研究。为什么选择作业项目?是因为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五环节中,作业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把握住了,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有可能实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1.项目任务的确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的9月份,10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所做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逐渐明确项目的任务,使得项目组成员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研究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大家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作业是熟悉的“陌生人”,尽管每天都在和作业打交道,但真正要对作业的价值、定位、编制、实施、评价等问题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还真的不容易。前面的5个月,大家展开了多次的头脑风暴,初步将研究的任务确定为作业的系统性、二是作业的类型和可解释性、作业的分层、作业水平标准的建立等四个方面。但在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的时候,发现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还只局限在作业具体操作的层面,非常琐碎和繁杂,一些实验学校很有可能将自己现有的作业拼拼凑凑作为成果提交上来,可预期的有价值的成果不多。
为此,我们将前期研究的工作推翻重来,再次思考当前作业存在的问题和我们期望的改变,最终明确了项目任务为如下三项:一是编制《上海市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为各学科开展作业研究提供路径;二是编制《上海市中小学××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框架》,帮助教师整体了解学科作业编制和实施的要求;三是编写《上海市中小学××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为教师提供作业编制和实施的鲜活经验。
本项目任务的确定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但在明确项目任务并具体实施的时候一定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做能做的、值得做的、有可能做的事情,使项目的边界越来越清晰。
2.项目的实施需要整合各方资源
协调各方资源,建立一个宝塔式的项目群,是保障项目有效实施的基础。在各区县自主申报的基础上,项目组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选择了七个区八个不同的学科作为子项目组,由市教研室相关的教研员和区县项目负责人共同担任学科项目组的组长,并聘请了一批在作业领域颇有研究的专家、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教育测量方面的专家作为顾问,积极推进学科项目研究的开展。每一个学科项目又落实了若干个项目实践学校,确定具体的负责人,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项目实践。三个层级的项目组织,各方人员的全力参与,使得项目研究的任务得以层层分解,各自有研究的重点和抓手,有利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3.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非常重要
总项目组将任务分解给学科项目组之后,学科项目组是否理解总项目组的意图?学科项目组将任务分解给项目实践学校之后,项目实践学校是否明确自身的任务?由于每个项目组的成员对作业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设计各自的研究方案时,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设计,而忘记了总项目的任务,或者在总项目组布置的任务之外附加了很多其他研究任务,分散了研究的注意力,这是项目研究的大忌。如果几个学科项目组或者项目实践学校这样去做了,项目的任务一定不能按时实现。所以要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展开研讨,明确各自的基本任务,要求大家一定要将研究的边界界定清晰,保证总项目组任务的按时完成。
三、虹口区“电子书包”项目的推进情况
目前,教育部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项目(简称“电子书包”项目)已经在虹口区启动研究。关于本项目,我想向大家汇报三点想法:
1.要有敏感之心
教育越来越走向数字化,学校最终将变成一个数字化的校园,教育变革的这一方向估计没有人会提出异议。市教委紧紧抓住教育信息化这一未来变革的方向,申报了“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这一项目,并委托虹口来开展实践,体现了市教委对教育发展前瞻性、敏锐性的思考。我们非常高兴能成为率先试点的区域,将努力实践,扎实推进,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要有基本判断
“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项目涉及的问题很多,包括学习终端、网络平台、资源标准与管理、数字校园、学校教学管理的变革、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形态和内容的变革、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心理变化的研究、教师培训、社会压力、数字出版和版权问题、个人信息的保护与网络安全……等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全面展开实践。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要在理想的目标和我们的现状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既保证项目实施的质量,也有利于后续项目向理想目标的逼近。
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感觉到数字化学习内容、数字化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教师团队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支撑、网络平台专业指导团队建设、怎样让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师变成一个网络教师……等问题,是当前数字化学习推进的瓶颈,我们将集中精力在这些方面开展研究,力争有新的突破。
3.整合各方资源
虹口区政府非常重视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组成了由华东平副区长为组长,区教育局、区科委、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工作推进小组,协调各方资源全力推进项目研究,努力体现项目研究整体推进的规划性、理论研究的前瞻性、实施内容的实践性。
近日,虹口区教育局、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四家单位正式签约,共同来推进“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接下来,我们还将和相关的出版社合作开展研究。
我们组成了项目顾问团、成立了项目办公室以及项目研究组、应用组、保证组和产业推进组,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协调推进项目的研究工作。
我们还选择了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不同学段的八所学校作为本项目的试点学校,开展前期的项目研究工作。其中的广灵路小学已经开展了为期一年的试点研究,他们的经验与体会为其他学校参与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