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排队的耐心

(2010-11-10 10:08:18)
标签:

排队

耐心

文化传统

变革

杂谈

分类: 海外短波

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就是排队。10万、20万、30万、50万、100万……与世博园的单日客流人数不断刷新着的纪录相对应的,是各场馆的排队等候时间从1小时、2小时、3小时延长至5小时、8小时,一直到出现12小时的“极限等候时间”。如此漫长时间的等待,加之夏季不时出现的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以及偶然发生的肢体碰撞……每天都在考验着世博园中数十万参观者的耐心和素养。

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在需要排队的时候,是否也具有这样的耐心呢?

 

近日,新华社报道了英国人做的一项有关排队问题的在线调查。在不少英国人眼中,排队是一项传统。不过,该调查显示,英国人排队耐心变差,平均能容忍等候时间为1042秒,大部分英国人选择网络购物、电话支付等方式节省时间。

1.耐心差

这项在线调查由英国支付委员会委托进行,调查对象为2006名成人。结果显示,超市是最遭人烦的排队地点,其次为邮局和机场。

   排队等候往往令人心情不佳。66%的调查对象对排在自己前面的人心生厌恶,觉得他们“无事瞎忙”、浪费时间。

    相对而言,年轻人的排队耐心好于老年人,前者平均等候1218秒后失去耐心,老年人耐心等候时间为930秒。

    不同地区的英国人排队耐心不尽相同。伦敦人耐心最好,平均安心排队1218秒,比耐心最差的约克郡和亨伯赛德郡人长31%。苏格兰人排队106秒后开始焦躁不安。

    2.时间长

    调查对象中,四分之一排队时天马行空胡思乱想,或者想工作,想家庭生活,琢磨周末社交活动,或者与朋友“煲电话粥”;另有八分之一喜欢与队伍中其他人聊天。

    排队堪称一项英国传统。去年3月一项调查显示,英国人每月平均花费53分钟等待每周超市采购后结账,43分钟等车,35分钟在酒吧买酒,33分钟在商场为商品“埋单”。其他时间“杀手”包括银行或邮局排队、取款机取钱、堵车、上公厕等,平均每人每月为这些事情排队大约2.5个小时。

    由此推算,英国成年人平均每人每月排队大约5.5小时,一年67小时。

    英国支付委员会的这项调查显示,不少人因低估排队等候时间误事。调查对象中,12%曾经因为排队错过火车或飞机,十分之一因等候公共交通工具时间过长上班迟到,4%因排队耽误浪漫约会,11%因等候时间过长收到违规停车罚单。

    3.寻他方

    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支付委员会发言人桑德拉·奎因的话报道,英国具有“久远而著名的排队传统”,不过,这种传统已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可以跳过排队过程,省时省钱。调查对象中,58%使用网络银行,54%选择在线支付账单,45%购买电子机票,35%网购或电话采购书籍、电器等。

此外,21%选择晚间“血拼”,避开购物高峰;18%偏爱较为冷清的购物地点。在18岁至34岁的调查对象中,8%选择工间休息时处理一些需要排队的事务,12%找人替自己排队。

 

为什么英国“久远而著名的排队传统”在今天发生了变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以电话、电脑、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给人们带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文化传统的变革。排队的耐心变差了,并不代表英国人的文明素养降低了,而是因为人们可以选择的渠道多了,不用排队就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某种愿望或者完成某些工作。

有人说世博会排队的时间,远远超出了原来预计的排队极限时间,参观者表现出了极高的文明涵养,这一点我是很赞同的。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看到别人都在耐心地等待,看到志愿者满头大汗地奔波,那种情景最易拨动人们心灵中那最柔软的部分,提醒自己要遵守规则,不要给他人添乱。

如果几十年后中国再次举办世博会,人们排队等待的时间会比今天更有耐心吗?我想不会的。因为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整体都应该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将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而发生巨大的变化。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要求人们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到了那个时候,人们排队的耐心一定会比现在差。

还是那句话,排队的耐心差了,并不表明人们的文明素养降低了。

像你这样已经习惯了网络的人,现在还有耐心排很长时间的队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