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有用的·读《海伦娜的奇迹》

标签:
德国海伦娜中学阅读与写作主题教学教育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恩雅·瑞格《海伦娜的奇迹》一书有感之一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些学生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要让他书面回答一些问题、或者写一篇作文却非常困难,语言颠三倒四,逻辑关系不清,教师在阅读他们的大作时,往往被“雷”的找不到方向。
每当谈起这样的境况时,教师总是牢骚满腹,但很少有人来思考,上述现象是怎样造成的,如果要改善这种状况,该如何去做。
恩雅·瑞格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他发现,孩子书写出问题,与下列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来自家庭的榜样。有了电话、电视之后,家长很少写字,也很少看书,更不会兴高采烈地谈论书中的内容,孩子无法感受到阅读和写字能力很重要;第二,现代媒体推波助澜。电视新闻的画面和时间,很少超过一分钟的,微博的出现像电视新闻一样,短暂而简略。剧情发展越来越快,观众却越来越难以深入体会其中的意境。不停地转台,不停地打开新的网页。一看到有困难的内容,就立刻换一个更有趣的。
每个孩子的脑海中,都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和点子,但由于上述的原因,他们没有办法把这些精彩的想象写在纸上,让别人来阅读。
现代媒体让“看”取代了“读”而成为人们进行判断的基础。当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一些重要的东西也在悄然地消失,但人们通常毫无知觉。其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阅读和书写的能力,就是在由“看”取代“读”的过程中,逐渐消失的。
人们通常都会责怪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和书写能力;责怪现代媒体,把传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给搞的面目全非。但大多数人也就在抱怨一番之后,默认了当下的现状,甚至成为继续让孩子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下降的“刽子手”。我们能否做些什么,使得孩子今后走上社会的时候,能够终生爱上阅读和写作,为他们的现代生活奠定好基础呢?海伦娜学校做了如下多方面的尝试:
——将旧式的打字机带到学校。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整整齐齐地打印出来。一字一字打印文章的过程,给了孩子反思、修改的机会。打印好的文章,要给全班同学朗读,在大众之前朗读自己的文章,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朗读之后的文章,将通过一个仪式放在教室里专用的文件夹里,一个学年结束时,所有这些故事都会编辑成一本书。有的班级不止如此,还将过去的手推式油墨印刷机带到了教室里,孩子们自选的文章打印好之后可以当场印刷出来,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自编成相关的书籍。
——定期写作文,并不是一个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好办法。因为它对正确性要求太高,使本来拼写不太好的学生更泄气,更灰心。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写作和阅读的兴趣,比如编写墙报、写班级日记、表演自己写的剧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通信、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通信……学生的自选文章就是一种把“文字传递给学生”的好方式,因为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文章会被真正欣赏和重视它的读者阅读,这会让他们更加有自信,在写作时也会得到更多的乐趣。更值得关注的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摸索出一套评价文章的标准。
——举办“阅读之夜”。让孩子们带着气垫床、睡袋等过夜的物品来到教室,一道用了晚餐之后开始朗读文章,老师先读,然后没半个小时换一个学生,一直到几乎所有人都睡着时为止。书中的很多精彩故事,把孩子们紧紧地吸引住了,以至于第二天都会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借朗读的书籍,拿回去进一步阅读。在班级里,每个月都有几个学生为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不仅要介绍书籍的基本信息,还要为同学们朗读自己最喜欢的片段。为此,孩子们都会非常用心,认真阅读,用心表达,希望自己的推荐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共鸣。
——学校自身图书馆的大小和藏书量不是关键,关键是有没有孩子在这里读书。除此之外,孩子的课外阅读更要重视,引导孩子在课外也习惯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把使用公立图书馆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
学校的目标,应该成为一所所有孩子的“阅读和写作的学校”。因为一个好国家,应该让它的人民都参加国家事务,并共同决策国家政策。而当国民缺乏阅读和书写能力时,这样的理想状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主题课程教学实践
如果你所教的学科每学期有一本书,国家规定每周要上4节课,当你被告知本学期每周的4个课时不能保证,这本教材也不一定能教的完,要选择其中最重要的章节讲给孩子们听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诧异?
在海伦娜中学,老师们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一门课程学了一个学期之后,到底能学到学到什么?他们认为,如果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和特定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就没有多大的价值了。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依学科分类、按照进度来学习,由教师引出主题,学生深入分析引发问题并展开讨论;另一种是跨学科的主题学习,学生学习、研究和讨论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事先规划好的、依学科分好类的知识,而取决于孩子们对该主题的兴趣和疑问所在。
“主题教学”在海伦娜中学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在6~8周的时间内,至少有10~12小时的课堂时间会花在主题教学的开展上。除此之外,学校还规定,每个班级每个星期,都要抽出连续4个小时的课堂时间来给学生自由学习。几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亲手做过的,比从别人那里的来的更容易记住。这就是海伦娜中学始终坚持“主题教学”缘由之一。
有了这么多的时间学生能干些什么?教师会在和学生协商之下,确定一个学习的主题,比如说“森林”。学生们开始就这个主题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的生存需要森林?世界上有多少种树?是不是所有的纸都是树木制成的?森林里有什么动物和植物?……每一个问题都会写在纸条上,挂在教室里。逐渐地,一些告诉学生们可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的建议,也写在了问题纸条的旁边。老师不会将问题的解答局限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鼓励学生多角度、多视野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当然,到了最后,教师肯定会结合本学科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回顾主题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科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尽管学习的主题是一样的,但每个班级的研究方向并不相同。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干脆将所有的主题活动和自由学习时间集中起来,用整整一周的时间住在山上,观察鸟类的栖息与生活,研究树木的生长,采集各种标本。尽管山上气候多变,蚊虫的叮咬、住宿地的潮湿让他们很不舒服,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每天晚上还要写考察报告。回到学校之后,他们还要整理自己的报告、给各种不同的标本贴标签,写上注释的文字,还要准备举办展览、邀请家长、社区代表和同学参观。当然,自己的调查报告是少不了的,主题教学开始时自己的疑问,或许就在这报告中得到了解决。
主题教学活动带来的经验有:
——少量而深入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认知体验。在这种学习中,学生获得了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知识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是否能引发学生深入地开展思考。如何在追求面广的前提下,选择一些点,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 有一些深入探究的体验和经历,是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需要思考的。
——当教师不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同样可以学的更好。很多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不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越俎代庖,将很多本该学生做的事情替学生做掉了。学生的能力不高,教师其实是有很大的责任的。
——很多校外人士参与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他们感到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因为老师和同学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知根知底,在分配学习任务的时候,很容易从自己的对某个学生平时的表现为基点,让一些学习不是很好但其他方面有潜质的学生失去表现自己的机会。校外人士则不同,在他的眼中,大家是一样的。
《海伦娜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