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有一点想象思维·读《想象的世界》

(2010-10-24 08:11:21)
标签:

逻辑思维

想象思维

时间尺度

政治

经济

科学技术

未来展望

文化

分类: 读书评论

——读弗里曼·戴森《想象的世界》一书有感

要有一点想象思维·读《想象的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逻辑思维,也就是因果关系的思维,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由古希腊时期的泰勒斯创造,到牛顿时代达到了巅峰。今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依据的大多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但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很多时候用这样类似线性的思维方式经常难以解答我们遇到的困境。在20世纪,爱因斯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想象思维,为世界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让我们领略到自然和宇宙更加精妙之所在。

弗里曼·戴森所著的《想象的世界》一书,就是通过想象思维的方式,谈古论今,为人们架设过去与未来沟通的桥梁,勾勒出在今后100年、1000年甚至1万年的时间跨度内,人类的生活状态和可能取得的科技成就,让人耳目一新。书中所描述的很多现象,在今天可能还只能被称之为科幻,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是很有可能变成现实的。

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皆大欢喜》中,将每个人的一生分为七个阶段,分别是:婴儿、学童、恋人、战士、法官、傻瓜和老顽童。弗里曼·戴森模仿莎士比亚,将人类的年龄段按照时间尺度也分为七个阶段: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十万年、一百万年和无穷。戴森认为,每个时间尺度都产生不同的欲求,各种时间尺度上的众多欲求又常常相互冲突,这是导致人性的复杂性的主要原因。

时间尺度一:十年

在当下,十年应该是人类活动的正常时间阈限。只要假象让自己回到十年之前,来展望一下十年之后的今天,你就会发现今天的世界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从政治的层面来考虑,十年是进行有效整治预测的最大限度。因为在十年的时间内,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会更替变化,战争和革命也会使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搞得天翻地覆。

从经济的角度来考虑,十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时间尺度。世界性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的出现,基本上就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我们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也只关注到了十年的时间。在制定这些中长期规划的同时,国家的“十二五”计划以及各省市、各地县的“十二五”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完善之中,很快就会正式和大家见面,并成为今后五年行动的指南。为什么特别重视“五年计划”?因为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信息世界,5年已经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就可以赢得巨额财富,也可能丧失已有的巨额财富。制定超过5年期限的计划已经失去意义,因为信息技术的增长是不可预测的,自由市场的运转形势更是不可预测的。当然,一直关注“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也带来了负面的效应,比如说造成人们越来越短视,不大去考虑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

从科学的角度来考虑十年已经成为科学演进的典型尺度。在科学领域,十年左右的时间便会发生一系列剧变,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内,最有可能引起巨变的大约在两端:一端是天体领域,对宇宙结构的详尽描述;另一段在微观领域,对人体基因和染色体的精细描述。

时间尺度二:一百年

在一百年这个时间尺度上,每个人的个体生命会完结。但人类的活动已经延续了成千上万年,人们是怎样将这一活动过程延续至今的呢?繁衍后代、保存民族、发展科学、创造艺术、建立工业、传播宗教……是人们所采用的基本手段。这其中有一个关键词——“忠诚”,人们忠于家庭、忠于部落、忠于某个团体或机构。正是因为这种忠诚,才有了人类,才有了源远流长的文明。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在未来的一百年内,生态大战会成为人类政治生活的中心议题。成功的解决方法一定是地方性的,而不是全球化的。因为“为狮子和牛制定一条法律让它们共同遵守,这无疑是专制。”好的解决方法一定要适应当地居民的需要和传统。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一百年后所有的社会和生态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我们共同居住的这个星球也不会是一个平静祥和的乌托邦,种族歧视和宗教敌意依然是造成冲突的根源。

经济的发展,展望一百年是难以想象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闭口不谈。

一百年是一个在技术上可以预测的外部时限。任何一项技术,如采煤、蒸汽机、电力、计算机芯片或者DNA重组等,它们的统治地位最多持续一百年,然后被新技术所取代。在下一个一百年内,形成主导地位的新技术很可能是基因技术,利用这一技术使农作物适应恶劣的环境,提高抗病能力,从而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遗传工程可以使得新出生的孩童没有遗传的缺陷……。,这一新技术在医疗方面的应用将势不可挡,也会因此更加加剧国与国之间的不平等。另一项新技术——太空移民技术也可能异军突起,为不同民族之间、不同国家之间日益恶化的竞争和冲突寻找缓冲的地带。估计再过几百年的时间,人类及其生命会遍布整个太阳系。

时间尺度三:一千年

在一千年的时间跨度里,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科技,它们的发展变化都是不可预测的。从政治角度看,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千年以上历史的主要国家。今天的技术一千年之前的古代人完全是无法理解的。在一千年的跨度里,唯独能够保持人类特性的重要传统就是语言、文化和宗教。人类之间最难以消除的争执和人类完成的最不易泯灭的各种艺术创造,他们的根源就是人类的语言、文化和宗教。

向前展望一千年,人类能够保留的依然是语言、文化和宗教,只不过那是的差异和今天的差异可能并不相同。太空移民技术会让这些差异减少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同一种宗教信仰的人们有可能聚集在同一个星球上,不同信仰的人类之间的相距甚远,会逐渐失去联系。同一个星球上的人类又会进一步分化为不同的种群,再次书写曾经人类在地球上所经历过的故事。

从技术的角度看,人类有可能找到将人脑与其他动物的大脑结合起来的路径,从而不仅打破人类个体之间的心智障碍,也消除了物种之间的心智障碍。当然由此带来的最大的冲突就是生物学上的论战——“人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会在人类思想界展开激烈的斗争。到了那个时候,人类是否还具有现有的体型和遗传的特征都很难说,或许人类已经把自己改造成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并会远离地球,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中。

时间尺度四:一万年

在一万年之前,人类还只是一个单一的人种,在体质上和心智上没有显著的差别。如果以现在为坐标原点,再向今后展望一万年,最有可能出现的境况就是万年之前的过去和万年之后的将来相互错位。

在一万年的时间尺度上,质变将占据主导地位。人类的价值观和理想具有极大地可塑性。生物学可能退场,并让位于哲学;自然科学可能依然存在,但极有可能不再存在;今天认为是人的动物,到那个时候可能也不存在了。这主要是因为今天的“人”,是有生命周期的,而那时候的“人”,可能就是长生不老的。今天的宗教,多是因为人们恐惧死亡而创立的;那时候“新人”的宗教,估计会将关注点放在“生”上。

时间尺度五:十万年

十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正忙着学会如何成为人类。为了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他们搞了一些发明,抽象出了语言,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远见卓识。他们开始教育后代。

人类曾经先后经历过三个“宇宙”。第一个宇宙可以借用《艾丽斯漫游奇境记》的作者卡罗尔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卡罗尔宇宙”;第二个宇宙称之为“牛顿宇宙”;第三个宇宙叫“爱因斯坦宇宙”。过去的很长时间内,轮船、车辆等交通工具还没有发明出来,人类只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迁移,每个族群和部落好像是一个点,这个点通过绝对空间与其他点分离开来。这每一个点,就是一个“卡罗尔宇宙”;后来,车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是人们可以周游世界了,人们的空间不再是绝对的了,人类就进入了“牛顿宇宙”;稍后,我们又发明了无线电和电话,也将自己送进了“爱因斯坦宇宙”。

十万年之后,人类居住在不同的星球上,如果人类还想今天这样有生命的限度,则在其生命尺度内是无法完成星际之间旅行的。就是在银河系两端的星球上互相打一个电话,一端说出的话,也需要5万年才传到那一端。在这样的时间跨度内,多少历史时代会过去,多少种文化会复兴,你能说的明白吗?换句话说,十万年之后,人类世界又将再次回到“卡罗尔宇宙”之中去。

时间尺度六:一百万年

对一百万年之后的预测只能从量上而不能从质上进行。那是的人类会散聚在银河系的各处,也会向着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扩散。他们将以我们无法想象的理解能力直接感悟到过去在他们视野之内的那片星空的全部历史,他们会想自己未来视野之内的那部分宇宙空间的各个遥远的紧邻发送信息。也许,他们会对进化中的整个宇宙的生命准备实行职能方面的干预。这是一次冒险,具体结果如何,谁也说不清楚。

时间尺度七:无穷

以当下为起点上溯一百万年以上,我们还不是人类。但是生命的历史已经有30亿年,这段历史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的历史。

尽管有生命以来的30亿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多端、地质变迁频繁,但地球这个系统还是努力保证这个星球成为生命的乐园。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我们的今天。我们如果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健康地舒适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首先就要让它自己保持健康。

再过30亿年,生命还将存在,但将以怎样的方式存在不得而知。有很多科幻作品中写到:地球人和外星人相遇了,但外星人的生命节奏比地球人要快一千倍,由于生命的节奏不同,所以无法交流。或许,那时的外星人原本就是地球上分出去的一支,因为相隔太久,互不相识了。要让他们再相识,会有解决的办法吗?

人类除了要把握自己的时间尺度外,还要理解其他的尺度。有了这样的理解,或许可以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向未来。

 

现实世界是有界限的,一个人总是拘泥在现实的世界中,他的视野就会受到限制。想象世界是没有边界的,但也正是因为没有边界,又导致了很多的不够理智的冲动,由此带来伦理的、道德的、社会的等一系列的问题。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我们痛苦的灾难产生于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之间的距离。”如何在两者之间把握好度,达到某种平衡,需要人类的智慧。

当然,我还是希望当下的人多一些前瞻的眼光,多一点想象思维的。因为我们这方面太缺乏了,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的平衡关系远没有建立起来。

 

    《想象中的世界》 []弗里曼·戴森/  庞秀成 刘莉/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