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环境建设探讨
(2010-09-14 08:24:22)
标签:
数字化环境学习方式变革核心概念顶层理念实施路径教育 |
分类: 会议纪要 |
为了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推进工作,教育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有步骤地开展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上海市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八个项目列入教育部的试点项目,其中“开展数字化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实验”项目由虹口区教育局承担。
9月12日下午,来自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育学会、上海市远程教育集团、虹口区人民政府、虹口区教育局、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济济一堂,就如何启动这一项目出谋划策。
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牵涉到方方面面。从硬件建设的角度看,要有学生学习用的电脑,要有教师展示的电子白板,要有无线上网的环境;从软件建设的角度看,要有基于“云计算”的学习平台,要有给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要建立新型的教学管理机制;从教师队伍的建设看,要有一支对信息技术比较精通又能推进课程改革的教师群体,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培训课程体系来支撑教师的教学;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使得教学能够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始,让学生拾级而上。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去做的一件事情;从家长的角度看,要摆脱对电脑和上网的恐惧,允许孩子利用电脑开展学习活动。……
这么多的事情,要想通过一个项目就研究清楚是不大可能的。大家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对项目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界定,让大家明确所说的是怎样的一件事情。
比如说电子书包,是否可以界定为“原来的的教科书+个性化的资源+互动”,数字化环境是否可以定义为“电子书包+电子白板+资源库”?当然,概念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随着对项目认识的加深,原有的概念可能不再确切,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其次,要明确本项目的几个顶层理念。
大体上看,有三个理念是可以通过本项目研究,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育实践的。
理念之一:促进(支持、引导……)人的学习。
不管采取怎样的教育手段,都是为了实现对人的教育,都要研究人的学习和发展的规律。电子化的、个性化的学习资源,首先是建立在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的。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技术优势,更加方便地收集学生个体的学习信息,了解学生个体的思维状况,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这本身也是项目的探究之点。
理念之二:个性化的学与教
教育要因材施教,这句话大家都在讲,但基本上做不到。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教师以知识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其将目光关注在教学内容的推进上,而不是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上……等等。数字化的学习系统和教学系统,可以支撑学生和教师个性化资源建设,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和其他学生学习进展的互动,与老师的及时沟通和交流,这就使得学习由班级授课制向个性化学习的转变成为可能。
理念之三:跨越式的发展由渐进式的变革形成
所有的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字化信息环境的建设也是如此。首先它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很多年之前,我们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从最初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一直都是在渐进式的推进的。
如前所述,为什么推进了很多年,依然不能实现因材施教呢?除了上述列举的一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技术方面的限制。过去的电脑的输入方式与平时人们的书写习惯很不一样,像理科的公示和符号,如果没有专用的软件,基本上无法输入。即使有了软件,输入的方式与手写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平板电脑的出现,为教与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它完全可以实现与平时惯用的书写方式的接轨,使得电脑在学习中的使用成为一种更便捷的方式。
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变革是渐进式的,但它所导致的结果最终必然是跨越式的,我们要创建的数字化环境就是这种跨越式发展的体现。数字化环境的建设过程也是如此,不要寄希望于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就能有突破性的变革,先以我们现有的基础为起点,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渐进式的加以推广,最后必然导致跨越式的变化。因为它带来的就是教与学的一场变革,是一场具有颠覆性的变革。
第三,对研究的路径进行规划
要开展本项目研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项目组,包括专家顾问组、系统支撑组、教学研究组……等不同类型的研究组织,确立项目运作的组织框架。
二是梳理项目将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梳理:数字化的课程建设与相关的数字资源建设;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字化的服务平台和各种数字化的软件;教师的数字化教育素质的培训;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培养;学习终端的选择;……。梳理的越详细越好,归纳出来的问题越多越好。
三是进行分析和判断,梳理出来的问题中,哪些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哪些是在项目实施的有限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哪些是制约项目实施的瓶颈问题必须首要解决的,……最终确定若干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形成子课题。
四是建立子课题研究队伍,在学校层面开展实践性的研究。边实践边调整研究的进程,保证研究在项目既定的框架内运行。
五是建立多家合作的协作体,共同来推进本项目的开展。区教育局负责协调项目建设,提供课程配套内容、教育资源及教学需求、教学应用理念,主导数字化环境的课堂应用及推广。除此之外,还要和多家机构进行合作,在网络环境,服务器硬件维护升级改造,系统平台建设以及系统环境与设施的管理,学习终端的建设,大范围教师培训,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