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发源地——少林寺
标签:
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禅宗少林武术塔林旅游 |
分类: 旅途随记 |
登封的名胜古迹非常多,如果按照古迹的文物价值来衡量,少林寺似乎要排到比较靠后的位置。但现在的人们一提到河南、一提起登封,就会联想到少林寺,这要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电影《少林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作为河南三个“5A”级景点之一,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依山辟基创建,因其座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寺,首传禅宗,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祖庭”,并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唐初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更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
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融合了中国本土的宗教和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禅”就是平常心,情不附物,排除一切杂念,不执着的意思。
禅宗的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禅宗主张修道不见得要读经,也无须出家,世俗活动照样可以正常进行。禅宗认为,禅并非思想,也非哲学,而是一种超越思想与哲学的灵性世界。禅宗认为语言文字会约束思想,故不立文字。禅宗认为要真正达到“悟道”,唯有隔绝语言文字,或透过与语言文字的冲突,避开任何抽象性的论证,凭个体自己亲身感受去体会。
禅宗不要求特别的修行环境,而随著某种机缘,偶然得道,获得身处尘世之中,而心在尘世之外的“无念”境界。得道者日常生活与常人无异,而是精神生活不同。在与日常事物接触时,心境能够不受外界的影响,换言之,凡人与佛只在一念之差。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默念这些禅语,即使自己不信佛,也会在其中获得一些启迪和感悟。禅宗注重实修与实证,其中坐禅为禅宗主要实践方式,也就是面壁静坐来排除各种杂念。传说禅宗初祖达摩曾经面壁9年,以至他的影子深印在对面一块石壁上。
当年达摩终日静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兽和严寒酷暑的侵袭,在传经时,他发现好些弟子禅坐时间久了,昏昏欲睡,精神不振。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仿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传授僧人,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此外,达摩在空暇时间还练几手使便用铲、棍、剑、杖等防盗护身的动作,后人称之为达摩铲、达摩杖、达摩剑,以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一套拳术,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千百年来,少林寺僧人不断汲取中国各大武术门派的精华,兼收并蓄,逐渐丰富了独一无二、名震天下的少林武术内涵。
少林功夫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按性质大致可分为内功、外功、硬功、轻功、气功等。内功以练精气为主;外功、硬功多指锻炼身体某一局部的猛力;轻功专练纵跳和超距;气功包括练气和养气。按技法又分拳术、棍术、枪术、刀术、剑术、技击散打、器械和器械对练等约一百多种。
到少林寺去,最主要就是两件事:一是领悟“禅”,二是欣赏“武”。
少林寺山门
天下第一祖庭
大雄宝殿
藏经阁
方丈室,少林寺住持僧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
立雪亭
千佛殿,其中墙壁上由明代画家绘制的五百罗汉非常珍贵
寺对面的山峰,很像一尊仰面卧佛
飞针穿透玻璃
塔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