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其置于危险之中

(2010-06-16 09:26:18)
标签:

危险

安全

冒险

创新

宽容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谈

谈起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勒,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被国人称为巨蛋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具有白莲花般美感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海鸥般展翅欲飞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些极具想象力又带有浪漫色彩的建筑均出自这位大师之手。

612,安德勒以《现代建筑与历史城市保护》为题在上海发表演讲,指出保护城市文化要敢于将其置于危险之中这就好比你有一块黄金,如果冒险使用它,使用得好你会更富有。如果为了保护它而把它埋起来,反而有可能失去它。

安德勒指出,在文化传承方面,单纯的保护是不够的,还要做到创新。如果仅仅是保护文化而不让它发展,它将逐渐衰落。他说,要相信你的文化,相信它能够解决新的问题。让文化面对挑战,可能有失败的风险,但也有可能成功。

 

就在安德勒在上海演讲的同一天,美国少女阿比·森德兰在澳大利亚海域被一艘法国渔船救起。森德兰现年16岁,今年1月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马里纳德尔雷出海,挑战曾由哥哥创造、随后被刷新的单人环球航海最年轻者纪录。

由于途中设备出现故障,森德兰4月宣布放弃挑战纪录,但在修好船后继续独自航行。610日,森德兰遭遇恶劣天气、船上的发动机出了故障,船桅杆折断,压坏了卫星通信设备,船帆掉进水中。不得已,森德兰发出了求救信号。

森德兰的冒险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议,但她的父亲劳伦斯坚持说让女儿独自环球航海没有错,理由是生活中危险比比皆是,例如驾驶汽车同样有危险,但不能因此就不让青少年开车。

在桑德兰冒险之前,美国13岁的少年乔丹·罗麦罗成功登顶珠峰,澳大利亚也有一名16岁的女孩单独驾驶帆船完成了环球航行。

 

科学技术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带来超出想象的梦幻世界的同时,也将各种各样的危险带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这充满危险的世界中,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呢?是做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与世隔绝;还是将自身置于危险的境地之中,从中获得生活的本领和勇气?

当下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采用的就是前一种态度,将孩子装在套子中。从呀呀学步开始,就担心着、呵护着,不让孩子越雷池一步。动不动就告诉孩子,那样危险,这件事不能去做。孩子知道了很多“危险”的事情,但不知道为什么是危险的,不知道这样的危险会带来怎样结局。

我们的学校也是如此。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在很多学校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担心孩子们在活动中出了事故,引起官司。每天吃了午饭之后,孩子们被牢牢地关在教室里;高低杠、跳山羊等稍微带有危险性的体育器械,被收在了器材室中不敢拿出来;走出校外的活动更是能少就少。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在感慨在北欧的一段游历。在冰雪连天的雪山上,孩子们从很高的地方往下滑,在很多大人的眼中,这段山路也是非常危险的,坡度不说,两边还有陡峭的崖壁,稍不小心,就有可能摔落下去。但他看到了一群孩子快乐嬉戏的身影,没有发现家长在旁边保护。这位朋友问我,这些家长难道一点也不担心?我是这样回答他的:这些孩子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低矮的坡地到逐渐陡峭的雪坡,每一次增高坡度,都会带来新的危险,都会带来滑雪过程中的一次次失败,但就是这样的经历,使得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知道哪些地方是危险的境地,哪些地方是可以自由嬉戏的场所。家长所做的工作,就是在他们遇到危险之后及时予以营救,必要的时候送孩子们到医院。亲身的体验,造就了孩子们对危险和安全的正确判断,也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勇气来迎接一个个新的挑战。

人年岁越大,受到的约束就会越多,这种约束很多时候并非来自法规,而源自个人的经验。很多大人由于对过往某一“危险”经历的深刻感受,就会限制自己的孩子或者学生,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但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自身经验的积累,他的成长就会大打折扣。以大人的经验来限制孩子获得经验,就如安德鲁所说的:如果仅仅是保护文化而不让它发展,它将逐渐衰落。

并不是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给孩子一个“套子”,孩子就可以生活在安全之中了。人生处处有危险。犯不着冒险,危险就已经存在,而且还真的很危险。前一段时间连续发生的校园杀人案、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想一想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就可以理解这一点。森德兰的父亲劳伦斯说得好:“生活中危险比比皆是”,不是你想多久能躲得开的。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惧怕危险,要让孩子正确面对危险,培养他处理危机的能力并从中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自信。当孩子有了勇气和自信的时候,他就处在安全之中了。

 

将孩子置于危险之中,可以培养冒险精神。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需要有冒险精神的。不说别的,我们现在一直挂在嘴边的创新,其实就是一种冒险。或许是精神上打破禁锢的冒险,或许是生理上突破极限的冒险。郑和下西洋,每一次都是冒险,失败了很多次;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也是渡了好几次没渡过去,冒了很大的风险。敢不敢冒险是个人生哲学问题,胆小如鼠成不了大事。

冒险的事情,常常不会一下子就成功,这就需要宽容。宽容是一种支持,会给冒险者以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实践。在孩子的成长阶段,这样的宽容尤为重要。

家长不敢让孩子冒险,是对孩子的一种溺爱;学校不敢让孩子冒险,是怕担负责任。不合理的考核制度、不合理的校园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迫使教师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冒险。如果我们的社会,不能对“冒险”这一行为给予足够的宽容,对学校和教师的给予足够的信任,要培养冒险精神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的孩子,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都只能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

 

在端午佳节里谈这个话题,是否有点不合时宜?但想到了就想说出来,要不然堵在心里也很难过。

祝各位朋友端午节快乐,阖家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累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