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美国年度教师

(2010-05-28 11:07:55)
标签:

2010

美国年度教师

韦斯林

带头学习者

与学生为中心

教育

分类: 海外短波

今年429日,美国的年度教师评选出炉,爱荷华州的高中英语教师萨拉·布朗·韦斯林当选。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仪式,为韦斯林颁奖。

在颁奖仪式上,奥巴马总统把韦斯林描述为一位充满激情且有创造力的教师,尤其称赞她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她的学生不只学习如何写五段作文,还学习唱歌、写公告、电影故事画板、甚至为自设的非营利组织写赠款建议。她的一个学生说,在她的课堂上课,没有无益的讨论,没有无意义的作业,没有一天是无聊的。我不确知,我上学时是否有同样感受。”

韦斯林在爱荷华州约翰斯通市(Johnston)的约翰斯通高中(Johnston High School)教10年级到12年级学生的英文课,有11年教龄,且从2003年以来担任该校英语系的主任(我们称之为教研组长)。

韦斯林将自己视为带头学习者,她的课堂是超越教室四壁的。她把自己的讲桌置于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认为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哲学的一个外在表现。她坚信: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它必须是被建构的,它的力量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身上。

做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意味着要尊重当下状态的学生。这意味着需要通过分享共同的目的与价值观,建立一个共同体;需要教师从抛弃我掌握着正确答案,或我是知识滤网的观念开始。韦斯林认为,通过真正把学生置于中心,便能促使每一个学习者获得对他们自身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学生建构知识,是在知识对他们有意义的时候,是在他们心中拥有一个真正的目标的时候,是在他们拥有听众给予他们参照的时候。给学生一个建构知识的理由,不仅仅是给予他们接受挑战的欲望,还有超越自我期待的动力。韦斯林认为,当学生目标清晰,当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看到自己的激情、疑问与干劲的时候,他们对学习会愈加投入。

韦斯林意识到,了解自己的学生意味着必须知道他们如何学习,他们需要何种反馈,什么时候该助力,什么时候该走开。韦斯林最重要的教学,发生在最不显见的地方。它发生在韦斯林跟学生就他们的写作进行讨论的时候;发生在课堂上韦斯林对他们某个项目的思路进行质疑、探究和提供支持的时候;发生在当韦斯林意识到学生前一天并没有搞懂,她为他们作出声思维(think-aloud的时候;发生在为培养出不再需要韦斯林的学习者,她为他们的作业和作品提出丰富的反馈的时候。

韦斯林认为,自己最成功的一个教学策略是把iPod(便携式数码多媒体播放器)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不仅用它录下自己跟学生的课堂讨论,在课外批改学生的重要论文时,还用它来录自己给每个学生的点评。在翻阅他们论文的过程中,在需要点评的地方做下记号,并录下她的点评。通过这种方式,韦斯林能给予学生完全个性化的反馈。学生们告诉她,不仅他们会反复地聆听韦斯林的反馈,他们的父母也会听。有一个家长是社区的法官,他对韦斯林给学生的反馈录音很感兴趣,在一次家长会上他对韦斯林说:听你给我女儿的作文点评,我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

除了教10-12年级的英语,韦斯林还带领全校英语教师为学生开设选修课,这使该校的英语课程单看上去简直就像一个大学的课程单。一旦学生完成了必修课,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比如研究比喻的在路上,研究体育的文化重要性的体育、竞争与文化,探究历史上性别角色的性别游戏,以及其他包括新闻学、劝说性写作与演说、作为文本的电影、演讲等选修课。等等。

韦斯林有这样十句话,很值得我们借鉴:

1.每个学生都拥有学习的能力和获得同等教育的权利。

2.应该将学生视为曾经的、现如今的以及今后可能成为的阅读者而加以重视。

3.应该助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4.课堂本质上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带头学习者。

5.文学研究的工作应该就是提出问题,并满足于不是所有时候都有答案。

6.应该挑战学生并给予其权利从不同的批判视角阅读文学。

7.文学的最佳教与学的方式,是阅读者与其建立起关联。

8.我们应该教我们的学生如何学,而非仅仅学什么。

9.学生应该感受多样化的文本,体会那些难忘的读物带给我们的安慰,那些来自不同文化与民族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那些来自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风格的作品带给我们的影响。

10.学生应该体验文学的各个支流,并认识到它们对每个人的个性化的和集体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