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3,245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启蒙的载体

(2009-10-20 06:55:01)
标签:

科学启蒙

课程载体

教学比赛

教改实验

教育

分类: 教育故事

    上海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一个试点项目,目前在虹口、杨浦两个区开设。为了促进科学课程教师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积累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市教委教研室联合两个区的教师进修学院与本周举行科学课程的教学比赛。我本来准备参加这一活动,来感受一下老师们是如何理解科学课程的,但由于已经提前答应了市教研室教学评优活动的工作安排,在时间上发生了冲突,非常遗憾。

    根据工作的安排,科技教育这一板块是我分管的。小学科学课程是对孩子们科学启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小学的科学普及对提升全民整体的科学素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对与科学课程相关的活动还是很重视的。在暑假期间,曾经读到江苏句容王素芳老师的一篇文章,她用案例的方法介绍小学科学课程如何拉近儿童与科学课的距离,我当时做了有心人,将这篇文章保留了下来,今天转帖在这里。希望大家关注科学课程的建设,祝愿我市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比赛获得圆满成功。

 

拉近儿童与科学课的距离

 

   王素芳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感触颇深。活动虽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授课老师的许多精彩表现还鲜明地留在脑海里。

【课例1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魔术

在“寻找食物中的淀粉”一课上,教师说:“春节晚会上,同学们看过刘谦变的魔术吗?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魔术,大家想不想看?”这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取出一张餐巾纸:“这是一张餐巾纸,上面什么也没有,下面请大家睁大眼睛看好了,我将它放在水槽里,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把一张纸放入盛有水的水槽里,再在水里滴上几滴药水,纸上显出了“科学”二字。

学生发出惊讶声,感到疑惑。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生(齐答):不知道!

师:那是因为老师事先在纸上用米汤写了几个字,刚才你们看到我往水槽里滴了几滴神秘的药水,这神秘的药水叫“碘酒”,在医院里用它来消毒包扎伤口。为什么米汤遇到碘酒会显出字呢?下面老师就用实验来解开其中的奥秘。

【反思】科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变。天生的好奇心是儿童科学学习的起点,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牢牢地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在表演魔术的过程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用实验来解开其中的奥秘,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新课,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课例2想看看猪先生的肺吗?

在“肺和呼吸”一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模型认识了肺,对肺的位置、大小、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又拿出一个猪肺实物,让学生近距离接触。

师:这是猪先生的肺,不要害怕,哪位同学能勇敢地来摸一摸。好,你来!

一生上前触摸,随后更多的学生触摸。

师:摸一摸,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1:软软的、滑滑的。

2:上面有许多血管。

师:想不想知道肺里面有什么?

生(齐):想。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放大肺的切片,再捏肺片。

师:肺里有什么呀?

3:哈哈,有小泡。

师:我们把它叫肺泡……

【反思】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教师在讲解人体呼吸器官一节时,不仅通过图片、影像资料让学生见到了呼吸器官的组成,还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猪肺(人肺跟猪肺在组织结构上较为相似)。提供猪肺,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在触觉上进一步加深印象。然后,视频展示肺的切片,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了肺中的重要组织——肺泡。这样就能收到任何讲解、图片、模型都不能达到的效果。

【课例3玻璃棒轻轻地搅拌……”

在进行淀粉与碘酒的验证实验时,教师在视频展示台上边实验操作边讲解:“我们往烧杯里倒上一些水,舀一勺淀粉加入水中,再用玻璃棒轻轻地搅拌,注意要按同一方向进行,不要碰到烧杯的底和壁,持续不断地搅拌,一直到淀粉全部消失为止……”

师:看看碘酒是什么颜色?

教师拿出装有碘酒的瓶子晃一晃。

1:是黑色的,看起来有点红。

师:老师一不小心滴了一滴在手上,大家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

2:橘黄色。

教师边讲解吸管的使用方法,边滴入碘酒。

师:你们发现什么?

3:变成了蓝色。

师:是什么变蓝色?是水变蓝色,还是碘酒变蓝色?

4:碘酒变蓝了。

【反思】科学课上需要用到各种实验设备和材料。如何正确地使用实验设备、材料,不仅关系到实验数据是否正确,还关系到学生的安全,甚至还涉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教师在其中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例3中,教师的指导细致入微,强调搅拌方法,滴管的使用方法,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