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担任评委
(2009-10-19 06:58:55)
标签:
教学评优拓展型课程评委教育 |
分类: 我的心情 |
一年一度的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本周再次拉开帷幕。我接受市教委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担任中学拓展型课程的评委,参加为期两周的评选工作。
上海市的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简称大奖赛),我也算是一个常客了,最近几年担任了好几次评委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担任评委,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向各个区县的优秀教师学习的机会。每次评审期间,都要在2周的时间内走10个区县,集中听20节左右的优质课,这是一场饕餮大餐,每次都让我感动很多,为老师们独具匠心的创意而叫好,为课堂教学的精彩而喝彩。这样的评选活动,也给了我一次集中思考和反思学科教学的时空,由于有众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启发,这样的思考和反思常常能够进入比较深入的层面,让我从中获益很多。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4年才有一次大奖赛的机会,所以老师们都非常重视。对于大赛的组织者来说,一个学科4年一次的评选,要有一些新的思考和想法,以便将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向更高的层面推进。
作为“二期课改”三类课程体系之一的拓展型课程,是一新的课程类型,在刚开始在学校层面建设的时候,大家的认识还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2005年的拓展型课程评选活动,重点放在这门课程的推广上。从那时到今天,又经过了4年的历程,各个学校的拓展型课程逐渐走向常规,也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因此,今年的拓展型课程评选活动,就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和特点,具体体现在:
第一,评选的范围,限定在自主拓展部分的选修科目(不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拓展型课程部分)。拓展型课程包括学科类、专题教育类和活动类三个科目组,其中专题教育类和活动类科目组都属于限定拓展,本次没有列为评选范围之中。学科类的拓展又将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拓展型课程部分,使得评选的指向能够比较明确,有利于不同区县教师在参评中在同一个平台上比试。
第二,特别强调科目设计。和基础型课程相比,自主拓展类的拓展型课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这些课程大都是学校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自主建设起来的。这就对拓展型课程的评选工作提出了一个要求——将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作为评选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本次评审中,每个教师都按照要求提供一份自己开设的拓展型课程的科目设计,其中包括课程提出的背景分析,学情分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要素,便于评委从中判断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
第三,课堂教学的设计。这是一个常规的要求,每个参加评选的教师,都要选择自己开设的拓展型课程中的某一内容上一节课,上课前要提供这节课的教案和教学设计说明,对于教学设计,也给出了一些明确的要求,要求重点突出(1)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指导思想;(2)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3)期望体现的教学特点和达到的目标等。
第四,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为了保证对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理念、措施等的信息收集丰富、具体,便于评委客观地对教师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给予评价,本次评选安排了评委和学校的交流,上课前的说课以及下课之后的反思,答辩等多个沟通环节。这样会增加评委的不少工作时间,但我认为这样的沟通是必要的。
非常感谢市教研室给予的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期待教师们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