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懂和考好是两码事

(2009-10-14 09:26:29)
标签:

听得懂

考得好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感知

体验

经验

教育

分类: 课程教学

很荣幸,博友隔三岔五抛出一个问题给我,让我给予答复。我很惶恐,因为自己的学养有限,很多问题知之甚少,回答起来很有困难。但对博友的问题不能置之不理,这里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予一些粗浅的回答。今天的问题是“HK网友”提出的,我不知道他是香港的网友,还是虹口的网友。呵呵。

问题:平时听得懂,中高考就一定考得好吗?

回答:听得懂和考得好是两码事。

人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大体上要经历“感知——体验——经验”这样一个历程,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并内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这一知识点,并在新的情境下回忆、提取出来,用于解决问题。

听得懂,常常是对知识的一种“感知”,这种感知大体上处于短时记忆的阶段。由于教师讲课很有启发性,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体认知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桥梁,所以学生一听就明白了。

短时记忆的知识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容量有限,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信息量是“5±2”,也就是说在一个比较短的是时间内,人能够记住的信息的数量是有限的,在37个之间,如果短时间内提供的信息过大,这些信息就会溢出;二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衰减、丢失的很快,因为人一直不断地在接受新的信息,已经接收到的信息如果不加巩固,就会很快忘记。

考得好,是对知识的长时记忆。换句话说,某一个知识点被“感知”之后,它并没有消失,而是经历了多样化的强化巩固的过程,最终将短时记忆转化为了长时记忆,变成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让听得懂的知识在考试的时候也能考的出来,还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让学生体验;二是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所谓体验,就是解放孩子的大脑和双手,鼓励他们积极思维、勤于动手,用听得懂的知识来处理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进一步体验和认识。需要注意的是,体验过的事情,并不一定能顺利地转化为学习的经验。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闪光之处,将这些学生意识不到的事情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体会在处理问题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所谓的经验,指的就是这些原则和方法。

听得懂,有一种可能是教师讲的太满,将学生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到了,学生听了之后没有任何问题了。这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好的教学。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了一些问题,然后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离开课堂。如果学生都没有问题了,课后就不会再下功夫去研究这些知识。没有了巩固和进一步的思考,这些听懂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了。

听得懂,也可能仅仅是学生的一种感觉。家长回家之后总喜欢问孩子:“今天上课听懂了吗?”孩子很自然就会回答“听懂了。”但实际上自己是否真懂了,孩子是无法判断的。等到了考试的时候,孩子没有发挥出来,就会有“听得懂”和“考不出”的矛盾出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