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怀心灵·读《少有人走的路:心灵地图》

(2009-05-31 10:26:04)
标签:

心灵地图

关怀心灵

杂谈

分类: 读书评论

——读托马斯·摩尔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心灵地图》一得

关怀心灵·读《少有人走的路:心灵地图》

 

一个人最大的奥秘就是他自己。他可以称出太阳的重量,算出月球的圆缺,绘出七重天上的每一颗星辰,然而他仍然是他自己。谁又能计算出他自己灵魂的轨道呢?

                                           ——王尔德

 

最近几周一直在阅读和心灵成长有关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感觉到了自己的心灵在成长。

一、什么是心灵

“心灵”一词并没有确切的定义,它完全属于感性的范畴。心灵是是一种性质,是体验生活和认识自我的一种层次,牵涉到深度、价值、联系、心境和个人特质。

心灵是连接理想和现实、思维和肉体、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纽带。

世间最大的力量,莫过于向人们展示他们的心灵。苏格拉底和耶稣用善与爱教导世人,而他们之所以会被处死,就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拥有强大的、令人不安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他们的言行中都显现了出来。

“心灵”是建造出来的,是工作、创造和努力的结果。

二、关怀心灵

关怀心灵,有“管理”和“呵护”的双重含义。是聚焦于眼前的日常生活,让精神需求与物质世界自然融合。

关怀心灵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它的目的不在于“矫正”某种瑕疵,而是照料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关怀与治疗的不同之处在于:治疗意味着病痛的终结,病治好了,你就再也不必烦恼;关怀则是持续的照料和呵护。心中的矛盾冲突,或许永远无法彻底解决。

关怀心灵的目的,并不是解开人生的谜题,而是让我们学会理解和欣赏人生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人类生活和文化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因。

关怀心灵的第一步,是遵奉心灵显现和运作的方式。只有熟悉了心灵的特性,才能关怀心灵。许多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变自己,想成为与过去的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这其实是在与心灵作对,因为独特的个性发源于心灵深处,正如泉水发源于大地深处一般。

要学会关怀心灵,必须学会解读心灵的表达方式,这是最关键也最困难的一步。我们的思维是建立在理性、逻辑、分析、研究、公式和正反辩论之上的。然而,心灵运作和表达的逻辑则完全不同,无法直接用理性加以解读。心灵总是用迂回的方式,呈现出转瞬即逝的意象,它用欲望而不是理智来说服我们。

三、怎样关怀心灵

要关怀心灵,就要注意到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对寻常的事物予以精心关照,让心灵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滋养。

1.家庭与心灵

最适合关怀心灵的地方莫过于家庭。因为家庭生活的经验包含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每当社会出了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家庭生活。看到社会上犯罪猖獗,人们不禁叹息:“时代变了,家庭生活不像过去那么美好了。”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微观世界,能够反映宏观世界的本质——善与恶的对立共存。

家庭是一个巢,心灵在这里诞生成长,从这里汇入每个人的生活。家庭承载着生活和记忆,对其中的成员有时候是安慰,有时则是毁灭性的打击。人们必须由衷地接受家庭的命运和现实,从中寻找关怀心灵的素材。

家庭之于个人,正如人类起源于人类物种一样。家庭的历史能够给每一个成员提供一系列繁复交织的意象,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家庭的光荣史和阴暗面展现出来,让每一个家庭成员一辈子都浸淫其中,是关怀心灵的最佳方式。

2.身体与心灵

人的身体是心灵的外在表现。我们的举止、着装、姿态、体型、面貌、体温、皮肤发疹、肌肉痉挛和种种严重的疾病,都是心灵的外在表达。

身体因心灵而健康,因为它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爱默生在《论自然》中写道:“在田野与森林中散步的最大乐趣,在于人与植物之间的玄妙关系。我不是孤身一人,无人理睬。植物向我颔首,我也向他们点头。”

这使我联想到锻炼身体的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坚持在公园、道路等自然环境中锻炼;另一种方式是在健身房中的各种健身器材上进行锻炼。显然,单以增强肌肉和减肥为目的的锻炼,绝对称不上完整。锻炼的重点在于体验世界:在自然环境中锻炼的同时感觉周围的世界,让心灵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抚慰。锻炼过程中的心灵成分,可以加深我们与世界之间的感情关系。很多人购买了健身器材,在家里锻炼了一阵子之后,往往就不大热衷了,这其中就和这样的锻炼缺少了与周围世界的心灵沟通有关吧?

我们的身体反映了周围世界的健康状况,如果整个世界受到了伤害,我们必然会患上疾病。人的身体与世界的形体之间,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关怀自己的心灵,就要留心周围的事物,一旦发现它们有任何不适,就加以精心照料,直至它们恢复健康。如果你不爱身边事物的细节,你就不可能爱整个世界,因为整个世界只能通过具体的事物体现出来。

侵袭我们身体的癌症与腐蚀我们城市的毒瘤,在本质上是不是一回事?我们的健康与整个世界的健康,是不是彼此一致的?如果世界的心灵与我们的心灵是一体的,那我们在糟蹋周围的事物时,也就是在糟蹋我们自己。

3.心脏与心灵

托马斯·摩尔认为,每一个器官都有自己的私生活,甚至有自己的人格,可以从自己的活动中获得乐趣。

就拿心脏来说,人们把智慧和力量全部给予了大脑,却把心脏贬为一块普通的肌肉。心脏也有自己的智慧,用不着大脑指挥,它也知道该怎么做。心脏有自己的力量,自己的一套行事原则,这些原则未必与大脑的相符合。大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冷静的思考,心脏则以热烈的节奏催发激情。心脏的力量会在充满激情的活动中显现出来,比如愤怒和性爱。人们贯于用头脑去思考,却常常忘记用心去感受。

历代诗人都把心脏作为爱的源泉加以歌颂,而如果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生理器官,就会对心脏造成伤害。把心脏仅仅看成是一台水泵或者是一团肌肉,如此狭隘的视角,或许正是心脏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4.食物与心灵

所有的食物都是圣餐,都能在滋养身体的同时滋养心灵。

当代社会的“快餐文化”,充分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观念——无论在实际意义上还是精神层面上,我们只需要最简单的食物就够了,用不着营养丰富的食品,也用不着助长想象力的精神食粮。

在新闻领域同样如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阅读也变得“快餐”化,人们以摘要的形式接受信息,用“狼吞虎咽”的方式“消化”信息,这与充分消化吸收所要求的“细嚼慢咽”截然相反。快餐食物和快餐文化,对心灵无所助益,只有当人们能够彻底消化生活的经验的时候,心灵才能发芽滋长。

5.疾病与心灵

分析疾病(disease)的词根可以看出,Ease是乐趣的一种形式,而disease则是乐趣的丧失。疾病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现象,更是身体找不到乐趣的结果,反映了患者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情况。我们应当聆听这些症状表达的讯息,依次重新安排我们的生活。

要关怀心灵,我们就必须关注它的所有的色彩,而不是只把目光集中在明亮的色调上。比方说抑郁,在当今社会里,被人们当成了一个敌人,一种无可救药的疾病。为什么不把“抑郁”当作心灵的一种存在形式,既不好也不坏,只是心灵的一种自发的活动,就像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转一样呢?

现代人把抑郁当做一种疾病,用机械和药物手段予以治疗,殊不知,这样会错过抑郁对心灵的馈赠。抑郁其实就是思维与情感沉淀的过程。随着我们逐渐变老,我们原本轻盈散乱、彼此毫无关系的念头,会逐渐沉淀成价值观和生活哲学,让生命变得更加充实稳固。疾病提供了一条道路,让我们能够深入命运与人生的核心,体味其中的宗教含义。

当然,像所有的情感一样,抑郁有时候会超出正常的范畴,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这种情况下,才需要进行治疗,不过这种治疗也应该以心理治疗为主。

    6.工作与心灵

    从心灵的角度看,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层面,就是工作和日常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对心灵的影响,跟婚姻和家庭的影响一样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场所只讲求功能和效率,忽视了心灵的需求。我们之所以会在工作中情绪低落,可能是因为我们在一栋情绪低落的建筑物里生活或工作。

大部分人把相当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这不仅是为了谋生,更因为工作是心灵大业的核心内容,而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心灵的形成。我们对工作的爱,最终会转变为对自己的爱。

    ……

    关怀心灵,目的不在于自我提高,也不在于摆脱人生中的痛苦和困扰。关怀心灵体现了另一种境界——既不脱离生活,也不会把解决问题当做唯一的追求。关怀心灵的唯一方式,就是尊重它表达的信息,给它时间和机会来展示自己的面貌,用生活的深度、内涵和质量让它茁壮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心灵地图》[]托马斯·摩尔/  严冬冬 刘涤非/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