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漫谈五十一:桑代克与实验教育

(2009-04-28 11:35:02)
标签:

桑代克

实验主义

联结

学习律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谈

虽说实验主义教育流派起源于德国,但它的发展和对世界的影响却在美国。以桑代克为代表的美国的研究人员把德国实验教育学的长处与美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美国实验教育流派。

桑代克的生平

埃德伍德·桑代克(18741949)出生于马萨诸塞州。1895年入哈佛大学,师从詹姆士。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在该校教育学院工作40年,于1940年退休。1942年又回哈佛大学任詹姆斯讲座,继续从事心理学研究,直到1949年去世。

桑代克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又是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之一。著作很多,有500多种,其中有不少是巨著和专著。

经典实验:

桑代克首先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用以代替对动物的自然观察,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用小鸡、猫、狗和猩猩做了大量实验,其中猫走迷笼实验最为著名。他设计了15只迷笼,这些迷笼各有一个互不相同的装置,当猫按动了这个装置后,笼门就会自动打开。实验的猫处于饥饿状态,笼外放着食物,猫出来后就会吃到食物,桑代克将13只猫轮流放入每个迷笼里,观察猫的反应,记录它们逃出迷笼所花费的时间。桑代克发现13只猫中有11只被放入迷笼后都有一种逃脱拘束的行为。它们先是乱抓、乱咬,竭力要从笼中逃出来,作出许多无效的动作。最后偶然触动了开门的装置,逃出来获得了食物。经过很多次的尝试以后,无效的动作逐渐减少,而导致成功的动作则逐渐保留下来,最后猫在放入迷笼后就立刻能用一定的方式打开笼门。

桑代克据此认为,动物的学习是一种尝试与错误的过程,也就是选择了联结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明确提出:“学习即联结,心理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进一步将动物的学习推广到人类的学习。他指出:“下至26个字母,上至科学或哲学,其本身都是联结造成的。人之所以善于学习,就是因为他养成了这许多联结。”在他看来,“理智、性格或技能的任何事实,都意味着按照一定的方式对一定的情境发生的反应倾向。”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其中的某些联结加以永久地保留,把某些联结加以清除,并且把另一些联结加以改变或利导。

学习定律:

桑代克认为,只要把可能的情境、情境的元素或复合物和与之联系的反应的各种复杂表现加以归类编目,就可以了解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根据动物的实验,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律:

1.准备律:强调学习开始前预备定势的作用。

2.练习律:强调联结的应用。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

3.效果律:凡导致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削弱或淘汰。

后来桑代克对上述学习律进行了修正。他把准备律和练习律看成是效果律的副律,强调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机体的行为后果,同时他对于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强调惩罚。

除了学习联结说,桑代克还与武德沃斯一起提出过学习的迁移理论。认为学习效果的迁移是由于前后活动中存在着共同的因素。他还对成人的学习进行了研究,认为人在2540岁时学习能力并不下降。他对学科心理,如算术和代数心理也进行了研究。他还继承了卡特尔的方向,设计过许多种心理测验和教育测验并加以宣传,成为美国当时心理测验运动的领袖。

理论弱点:过于简化学习过程的本质,在将对动物的实验研究向人的学习的方向进行转化的过程中,较少考虑人作为学习者和动物相比的复杂性,实验方法比较粗糙简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