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科学课题研究评比决赛举行

标签:
中学生科学课题研究评比决赛教育 |
分类: 会议纪要 |
4月11日中午12:00,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科学课题研究评比活动的决赛在虹口教育局409会议室拉开帷幕。经过初选、复选之后,10个课题进入最后的决赛。从12:00开始,各个课题组的成员和他们的指导教师一起来到这里,布置展板,介绍创意作品的实物,每个课题进行10分钟的陈述和答辩等等,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评定出了最后的获奖者和获奖的级别,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力学学会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丁光宏先生,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物理特级教师陆伯鸿先生全程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在会议结束的时候做了重要的讲话。
学生在陈述
评比决赛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题组展示成果,接受大家的咨询和提问;第二阶段,现场陈述和答辩;第三阶段,评委评议,并举行颁奖活动。本次比赛的评委由下列人员组成:张主方先生,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物理特级教师;张越,上海市“二期课改”物理教材主编,物理特级教师;万光宇,物理特级教师;刘诚,物理特级教师;杨鸣华,上海市力学学会理事,卢湾区物理教研员。整个会议由我负责主持,杨浦区教育学院院长、上海市力学学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向玉青先生进行了活动的总结。
总结表彰
为了推动中学素质教育,推动课程教材改革,促进研究课程建设,普及最新科技知识,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力学学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上海市中学生科学课题论文展示评比活动于2008年9月底发动,至2009年4月11日顺利结束,历时近8个月。总结本届评比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一、应征论文选题面广泛,涉及电子、机械、自动化、能源、控制、汽车、环保、地铁……等方面,反映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看得出同学们知识面越来越广。
二、本届活动中,中学生对节能、绿色能源开发研究特别感兴趣,如“地铁车厢内部空调温度调节方案”、“一种利用太阳热能进行温差发电的装置”、“新旧干电池混用的影响研究”、“教室照明节能创意设计”、“一种能调节太阳光射入量的玻璃窗”、“能将汽车尾气中热量发电的装置”、“节能燃气灶”等,这些论文都从节能角度出发,有大胆设想和创新思维,并付诸于动手实践。
三、环境和健康是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本届活动中,中学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例如:“垃圾滑翔器”、“关于废纸回收的研究报告”、“含水垃圾的分离处理器的研制”、“手机对人类的危害”、“利用DIS研究手机辐射”、“我们身边的电磁波”等。这些论文充分反映了学生们关注民生问题,重视生存环境,注重健康生活,并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论文评审中,评审专家们欣喜地看到,现在的学生观察力很强,他们很注意观察身边发生的问题,他们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课题研究中,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出的论文质量高。从实物展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们动手能力很强。可以说本届科学课题评比内容紧密结合社会实际,以人为主,论文真实反映了中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充分显示中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通过评比活动,促进提高了中学物理教学水平,提高了中学生动脑又动手的能力,也为中学阶段的科技创新培养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上海市中学生科学课题论文评比活动给中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拓创新思维、施展动手能力的平台,是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好机会,也是素质教育的好途径。这一活动之所以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除了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外,也是市教委教研室的积极支持、各个区教研员积极配合和所有参加评审、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结果。活动评审过程坚持专家评审和集体审议相结合,保证了它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真诚地希望通过这一科普创新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普活动中。第十届活动准备在2010年报名,2011年决赛,以后每两年开展一次,目的是给大家更多的时间,希望各区都有作品参加,规模再扩大一些,质量再高一些,希望得到各区教研员和各校指导老师的更多支持,使这一活动办得更好。
决赛活动结束后,上海市力学学会还将编辑出版“优秀论文集”,把优秀论文发给市教委、上海市力学学会、各区教育局(教育学院)、各个学校和优秀学生,便于长期留存,更便于各个区县的同学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