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试卷讲评的对话
(2009-04-03 11:52:14)
标签:
试卷讲评方式方法杂谈 |
分类: 课程教学 |
最近一段时间,听了不少毕业班的课,大部分的课都在进行试卷的分析和讲解。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教学现象,存在即有其合理性,这里不展开讨论。我所关心的是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在试卷讲评中,有一些做法是不可取的,比如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按照题序依次进行的讲解,比如就题论题不进行知识联系和迁移的讲解,等等。我建议老师们要对试卷的讲解有所思考,突出某些主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评。最近,几位在高三任教的物理教师和我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交流,下面是我们之间的部分对话。
问:学生做了试卷之后,总会发现一些问题,要选择一部分试题重点讲解是可以的,问题是哪些试题重点讲,该如何把握呢?
答: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对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看哪些试题是个别学生出的错误,哪些试题是较多学生出的问题。若是个别学生的错误在课后对他们个别指导就可以了,多数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统计分析错误原因,在课堂上重点讲评。二是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对学生理解学科的思想方法有着独到的作用,这些学习内容是需要稳扎稳打,加以落实的。
问:重点讲,是不是意味着再多举一两个例题,让学生加以重视?
答:这是重点讲解的一种方式,但不完全是这样。从提高解题能力这个角度看,关键是让学生形成一类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如果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这一思维模式,采用多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回忆、再现,并尝试在新的情境下用老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等方法,突出重点是可以的。如果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思维方法不是很熟悉,那大体上要分三个环节来设计教学的流程:首先是回顾这一问题的基本模型,以及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其次是问题的变式,探讨在变式情景下如何利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第三步是问题的二次变式,探讨变化过程中隐含的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让学生体会建模、形成基本分析思路的重要性。
试卷讲评课最怕出现的情况是选择的一组试题,都是在同一思维水平上的问题,让学生做了很多,但没有达到思维层级提升的效果,这样的讲评就是低效的。
问:如果这样安排试卷讲评,那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中发现了好几个共性的问题,但不能及时地讲评掉,有的问题可能要过好几天才能涉及到。这样是不是时效性不够好?
答:解决这一矛盾,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试卷批改之后,同时将试题的详细解答公布给学生,让学生首先进行自我反思。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是偶然的失误,看了答案之后马上就会明白,有些是思维模式不清晰,这样的试题需要老师提供更多的帮助。
问:我们最近选用了好几套名校联考的试卷,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大家感到各个板块学生掌握的都不好,都有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你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建议?
答:不同类型的学校,生源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选择试卷的时候,用最优秀的学校的试卷让中等层面的学生做,甚至基础薄弱的学生做,这是一种将学生练习和试卷讲评简单化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对学生不会有任何的好处,常常还会给学生带来伤害,让学生失去信心。
试卷讲评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首先要在试卷的编制上下功夫。每周的测验试卷,选用的试卷应该紧紧围绕本周所讲的学科核心内容来编制,每次的月考试卷,也应该按照当月的教学要求来编制,这样才能够做到讲练结合。教师在进行本周教学的总体安排时,就应该将一周的教学内容以及检测内容全盘考虑到,使得测试能起到检查一周教学效果的作用。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设计试卷,你就会发现前面提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试卷讲评的时效性问题就不大会存在了。
问:学生也需要开阔视野啊,如果不用一些外面的试卷,担心学生会孤陋寡闻,一到大考的时候就信心不足了。
答:大家现在能够自己编写出足够量的试题让学生做练习?显然是不现实的。现在毕业班所用的绝大部分的试题,都是各个地方的模拟考试卷。大家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对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模拟试卷进行鉴别和比较,从中选出和近一阶段教学相吻合的、同时又符合本校学生学习水平的试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的试题,本身就来自不同区县的试卷中,所以一定可以达到大家所想的开阔视野的目的。大家在组编试卷的时候,可以按照高考试卷的格式,在排版、字样等方面进行模仿,这样同学们参加高考的时候就会感到眼熟,帮助他们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