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标签:
课堂评估起点评估教学评估正式评估表现性评估教育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艾瑞逊《课堂评估:一种简明的方法》一得
评估是收集、综合、分析信息来帮助教师作出决定的过程,进行课堂评估的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教育能力。因为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评估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过程。评估和教学是同步进行的,只不过我们有时候不太在意而已。
一、课堂评估的目的
实施课堂评估有一下几个主要的目的:
1.稳定课堂秩序。
建立和维持课堂的秩序是课堂教学评估的一个目的,尽管这个目的经常被忽略。教室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课堂既是活跃的社交场所,也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对每个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估,并采取恰当的措施来稳定课堂这个社交和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2.计划教学并实施教学
根据当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计划明天的教学内容,对今后一段时间与教学有关的事情进行筹划等等,都是在评估之后做出的教学计划;在当天的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临时调整、改变教学内容,显然是在对教学实施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评估是大量的,随时随地进行的。
3.安排学生的分组
在不同的学习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这个分组的过程就是一种评估。如果认真分析一下老师们的这些分组决定,有两个准则是经常被用到的:一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二是有助于学生的社会交往,或者说团队合作。
4.提供反馈和激励
对一些同学的表现给予表扬,指出另一些同学可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对个别同学的书写、细心程度等提出批评……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来调整和改进学生学习的反馈,又称之为形成性评估。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这样的反馈,教师总是在不断观察学生,不停地对他们的学习和表现进行评估。
5.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在心理、在社会交往等方面有问题的学生,会引起教师们的特别关注。教师们还会从其它的教师、学校的各类组织、家庭等渠道,收集很多的评估数据来了解、诊断学生的问题,明确学生问题的根源,帮助学生解决在校学习生活的困难。
6.评判学生的学业状况
教师们会通过对多种信息的收集来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评估。比如说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状况、历次小测验的成绩,期中和期末大考的成绩等等。这些信息可以用来评定学生的等级,在教学结束时就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终结性的评判(终结性评估)。
二、课堂评估的类型
不管是国内的课堂还是国外的课堂,课堂评估的类型不外乎以下三种:
1.起点评估
这种类型的评估往往从教师开始接手一个班级的学生时就开始了。在得到了学生的名单之后,教师就会张开触角,不断地四处搜寻,从其他教师、学生档案、家访、和学生交流等多种渠道获取学生的信息。有责任感的教师在开学的前一两周就能描述每个学生和班级在个性、交往和学习上的特点。
教师在收集这些评估信息的时候,大多采用非正式观察法,很多信息都是通过即时的、随机的观察获得的,教师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印象,通常也不会写出来。虽然起点评估的印象是刚开始认识学生的时候形成的,但它持续的时间很长,教师通常对自己起点评估的正确性非常自信,所以起点评估对整个学期的教学都会产生影响。起点评估不仅影响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对学生的态度,影响对学生做出的决定,反过来,这种评估还会通过老师不经意之间的言行传递到学生的耳朵里去,学生会因此按照老师对自己的评估和期望的水准行事,不管这种最初的期望是否正确。
起点评估对一个孩子今后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教学是一项以知识和道德为基础的职业,作为教师,尽可能多地收集学生个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恰当的预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教师师德的一种体现。
2.教学评估
教学由三个基本的环节组成:首先是计划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其次是教学实施,包括上课、作业和辅导;第三是教学评估,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上述的三个过程,并非在最后才有评估。事实上,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基础,选择能够帮助他们达到既定目标的资源和材料;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更是不停地在做评估,要伴随着教学的进程,瞬间决定该做什么,该说什么,该问什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在最后的学习评估阶段,通常还要回顾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对上述几个环节的教学落实情况进行再评估,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所以说,教学和评估是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旦教学开始,教师就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按照计划实施教学,二是不断评估自身教学的成果。教学活动的节奏很快,也很复杂,所以教师的这种评估往往依赖非正式、不完全的证据,做出及时的判断。
3.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通常在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门课结束之后进行。这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估,根据评估反馈的信息,要做出教学调整已经不可能了。评估的方式有纸笔性质的考试、档案袋、提交社会实践报告或者论文等。
起点评估和教学评估关注的主要是教学过程,而正式评估主要关注的是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学完成之后所取得学业成就。好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之间是有差异的,好的教学主要指教学的过程(教师教的好),有效的教学指的是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会了吗?)。有效教学比好的教学更进一步,核心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教师所教的内容。
正式评估特别是一门课程结束之后的终结性评估受到家长、学生、学校管理者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是因为它是公平的,是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做出评判的,对学生、对学校、对教师今后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要进行正式评估,需要很多的技术,本书对此做了详尽的介绍,还有丰富的案例,这里不再赘述。
三、正式评估的方式
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评估,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测验试卷。这种方式大家都非常熟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就是如何基于课程标准确定测试的目标,如何设计试题的水平标准,如何提高试题编制的技术、如何恰当地选择题型等等。
但有一些学习很难用纸笔测试的方式来进行评估。比如各种实验器材的操作和正确使用,在试卷上能够答出来的不一定在实际中会正确使用;比如学生的体育项目、艺术项目、交际能力等等。要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评估,就必须采用新的评估方式——表现性评估。
表现性评估是对笔试这种正式评估方式的有效补充,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作文、用给定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定变量、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现场讲述一个故事、按照要求完成三步上栏的篮球动作、在3分钟内完成一段包含若干基本要求的艺术体操、组织一次辩论赛并担当辩手等等,都属于表现性评估。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关键在于制定比较明晰的评估准则。准则不能过于繁琐,也不能过于笼统。在评分的规则上,表现性评估和测试也有很大的不同,测试通常采取的是非对即错的评分方式,而表现性评估多采用等级区分的方式,在对和错之间有给出了多个区间,表示某一项目完成的程度。在本书中,对这些问题有非常详尽的介绍,包括如何把纸笔测试和表现性评估结合起来进行终结性的等级评定等等,都很值得学习。
课堂评估的有关理论,教师们平时不大涉略。这本书的优点是理论不多,教学实际中的案例非常丰富,老师们很容易走进去,适合自学。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多一点评估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应该是非常有用的。
《课堂评估:一种简明的方法》[美]彼得·W·艾瑞逊/著 夏玉芳/译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