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印象
(2009-03-02 11:30:39)
标签:
长治上党炒饼炒小米沁州黄美食 |
分类: 旅途随记 |
pplong的书评《伊顿公学的教育智慧》发表在2月26日的《中国教育报》上。
一、信息碎片
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些信息是和长治有关的。比如说:晋东南、上党战役、党参、八路军总部、小米、吕日周……等等。但这些都是一些信息的碎片,而且很少能直接和长治这座城市、这个地区建立起来联系。是这次的长治之行,才让这些平时隐藏在记忆深处的各种信息碎片有了一次整理、拼接的机会。
长治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对于“上党”的含义,东汉刘熙在他的训诂名著《释名》中是这样解释的:“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为太行山,太岳山所环绕,构成高原地形,通称“沁潞高原”,又称“上党盆地”。境内山地、丘陵、盆地纵横交错,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间。
长治历史悠久。商为黎国,韩建别都,秦置上党郡,北周名潞州,明为潞安府,嘉靖年间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之称由此而来。长治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驻扎在在武乡、潞城等地。解放战争时期,长治又是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的主战场。我们乘车从长治沿长太高速去太原的途中,就经过了当年的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进入21世纪的时候,长治又因为一位风云人物——长治市的市委书记吕日周而引起世人的关注。他通过《长治日报》及其子报将舆论监督发挥的淋漓尽致,两年多时间里,长治日报及其子报共刊发舆论监督稿1100余篇,涉及市级干部35人,县处级干部106人,因此被撤职、免职、降级和经济处罚的干部269人……,“吕氏风格”被各地媒体争相报道。但这样做显然打破了某些“潜规则”,现在要想再听到吕氏的声音已经很难了。
二、风味小吃
到长治开讲座,主办方没有安排我们去酒店里大吃大喝,而是安排了自助餐,让我们选择独具特色的长治小吃,这让我非常的高兴。既节约时间,又能了解当地的文化,一举多得啊。
有两样小吃让我印象深刻。其一是“炒饼”,属于上党名吃中的一种。据介绍,“炒饼”有三个流派,长子炒饼配粉条蒜苔,最后撒蒜末;长治炒饼配粉条、白菜,最后撒蒜苗丝;襄垣炒饼是饼丝和粉条搅拌均匀,蒸软再炒。“炒饼”的制作有多道工序,首先用温水将白面揉均匀、揪成面剂,制成合页饼状,加油烙熟,顶刀切成
其二是小米稠饭和鸡蛋炒小米。上当地区对小米厚爱有加。小米的吃法也有很多,据说我们早上吃的小米稠饭就是当地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吃法。小米稠饭的做法极简单,火候却很关键。铁锅置火上,加半锅水烧至微响,投入已淘洗好的小米,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熬至融稠、不见余水却可冒气泡的程度即可。吃小米稠饭的时候,用汤勺一层一层地浅浅地刮着吃,糯、软、热、甜、香,口感最好。吃了之后再来一碗小米汤,浑身舒坦啊。
中午吃自助餐的时候,又见到了小米的另一种吃法:鸡蛋炒小米。蛋炒饭吃的不计其数,但都是用大米饭炒的,炒小米还是第一次见到。据说这种做法更难,小米要煮的恰到火候,火候不到,小米还硬着呢,炒出来之后想铁砂一样嚼不动;火候过了,变成了小米稠饭,炒出的饭又会结成一团;要以米熟干松为最好。炒的过程类似蛋炒饭,不同的是葱花略少,增加一些韭菜段,丝丝韭菜隐在金黄色鸡蛋和小米中,恰似黄金冠配碧绿簪,入口甜香松软。
三、沁州黄
在长治地区,上党“党参”、“沁州黄”小米是很有名气的土特产品。
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话:“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沁州黄”是沁县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它择土性很强,只适宜在山区瘠薄干旱的土地生长,集中在沁县次村乡檀山一带的土地上。“沁州黄”不仅形体金黄,味道香美,而且营养丰富,与山东金乡县的金米、章丘县的龙山米,河北蔚县的桃花米,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米”。
在上完课返回太原机场的途中,才得知山西的候老师在打电话联系,让一个专门经营“沁州黄”的老板送50斤小米到机场,让我和郑桂华老师带回上海吃,并带给其他的朋友。我们赶到机场的时候,马上就要停止办理登机手续了,来不及打包托运,想让侯老师带回去一些,他死活不肯,一定要我们带回来,就这样,郑老师抱两袋,我抱三袋,紧赶慢赶上了飞机,然后再抱着这些小米出虹桥机场,一头大汗地往家走。
20斤的小米,抱上一小会并不感觉如何,但抱着从飞机上走下来,再经过长长的通道到到达厅,确实非常的辛苦,何况还有自己所带的电脑等物品。我看着郑老师一路小跑,想尽快找到一辆小车的情境,禁不住笑了起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郑老师为了两袋小米一溜小跑,呵呵,太有意思了。在讲坛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郑老师,让这两袋小米折腾的不轻啊!不过看看自己,抱着30斤小米紧跟着郑老师跑,样子也不怎么好看,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