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事情喜欢扎堆来

(2009-02-28 11:08:58)
标签:

下雨

饮食卫生

讲座

杂谈

分类: 我的心情

事情喜欢扎堆来。

就拿这下雨来说,一个冬天上海基本上没有下过什么雨。外地大旱,上海虽然靠着海边,又有黄浦江流过,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前些天刚开始下雨的时候,大家还很兴奋,说这是喜雨,对春耕生产很有好处。但这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一场接一场地扎堆而来。据天气预报,后面还要下一周左右的时间。原来盼望着下雨,来解决春耕的问题,现在人们又要设防堤防雨水对春耕造成的不利影响了。

食品和卫生方面的事情也是此起彼伏。前些日子,一所学校的食堂中午给学生提供AB两种套餐,因为一些学生就餐时加饭,导致套餐全部售出之后,仍有个别学生没有吃上饭。食堂管理员就自作主张,给这些同学们做了菜汤面条,外加上一个酱蛋,作为他们的午餐。这些学生感到6元钱的餐费没有吃到,就将面条和酱蛋拍了照片,也没有向学校反映,通过网络发布了出去,还选用了一些吸引人眼球的词语作为标题。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事情后,教育局非常重视,多次到学校了解情况,就学生的饮食质量进行督查。学校也非常重视,与餐饮公司多次交流,就提升学生的就餐质量,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沟通。在定期举行学生和餐饮公司对话会的基础上,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协商会。餐饮公司也退还了这些学生当日就餐的差价,并在整个系统内部开展反思检查,以确保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区教育局的领导、分管教育的副区长也亲自到学校吃饭,了解食堂的餐饮供应情况。我非常理解同学们的心情,但并不赞同他们的做法,他们需要寻找的诉求渠道首先应该是学校。通过网络发布出去的信息并没有说明学校中午就餐的整体情况以及他们吃上这样的饭菜的原因,大家还以为每个学生都吃的是这样的午餐,导致了不少误会的产生。这两天还有一些论坛在拿这些照片说事,但说事的人对真实情况又了解多少呢?

前天中午,又传来了另一个消息,让我一下子神经紧绷。一所学校有多名学生先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并伴有呕吐的现象。我们的第一反应是食品卫生的质量,立即请卫生系统的人员过来进行取样,并对学生的病情进行诊断。结果表明,食堂的卫生值得信赖。由于天气变化,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多名学生出现病症,都是因为感冒引起的。接下来就是指导学校进行教室消毒、食堂消毒、加强早晨的晨检、给家长发温馨提示、提醒其他学校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关注,等等。到了昨天,学生的病情已经发病情况都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我还是不放心,专程感到学校实地了解情况。我前面说过,我给自己分管的卫生工作定下的基调是“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真的有“如履薄冰”之感。

开讲座也是这样。接下来的一周,讲座特别的多。面向两所重点高中全体教师开设的关于课堂教学与教学基本环节的讲座两场;作为庄启黎名师培养基地的专家组成员,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给基地的学员开设“物理教学与教育科研”方面的讲座;接受市西南片五个区联合教研活动的邀请,给这五个区的高中物理教师开设物理论文撰写与研究课题确立方面的讲座;还有今天,再次来到山西,来到长治市,给这里教研员开设“命题的技术与原则”方面的专题讲座。

讲座比较频繁,而且主题也不一样,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这个人还特认真,就是以前讲过的讲座,每次重讲的时候都会再次进行审视,作出一些调整,以便更贴近我现在的所思所想。有一次和一位名家一道出去开讲座,台下的几位老师在中间休息的时候对这位名家说,“您的报告我已经听了好几次了”,搞的这个名家面子有点挂不住,反过来批评他们“你们都听了几次了,为什么还来?怎么不让你们学校力平时不出来听的教师来听呢?”这话有点强词夺理,但给我了一个提醒:就是讲同一个内容,每次最好都能有一些新的案例,新的讲法,万一有人以前听过了,现在再听也能有一些新的收获。

去年12月上旬到太原开讲座,是我第一次踏入山西这块热土,没有想到很快就有了第二次。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次仍只能是匆匆来,又匆匆回,但生命在于运动,关系在于走动,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就会有经常性的走动,会不断加深我对山西的认识,增进和山西省朋友之间的友谊。

令我高兴的是,上海到长治也有航班。这是吉祥航空公司开辟的航线,每周一、三、五、七有一次往返航班,这给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周五下班之后乘车赶往虹桥机场,正好可以赶上晚上1900的这班航班,正常情况下,2050就可以到达长治了。山西的面食非常丰富,特别是回民做的羊肉面,非常的地道。尽管在飞机上用了晚餐,到达长治后,还是抵不住手拽面片羊肉汤的诱惑,在山西朋友的陪同下,跑到一家羊肉馆里稀里哗啦地喝了三小碗,头上都冒出汗来了。长治的小米粥也很有特色,到了长治,一定要品尝一下。

很巧,这次来长治,又是和郑桂华一道开讲座,每人半天。我们搭乘同一班飞机过来,我周五中午就给她发了短信,让她送一本她出版的书给我学习一下。这不,有郑桂华签名的《听郑桂华老师上课》一书已经放到了我的包里,我又可以“听”语文课了。

扎堆来的事情,既是挑战,也是促我学习、提升工作本领的好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