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08-11-20 09:15:03)
标签:
课堂教学有效性五个环节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提高课程的执行力,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关于教学有效性,专家是如何认识的呢?不妨来看看上海市物理特级教师、市教委教研室陆伯鸿先生的观点。
问: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特别强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意义何在?
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学习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经历。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聚焦课堂,关注课堂教学质量,把握教学基本环节,加强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注课堂教学质量,就是要重视日常的教学。首先从分析课堂教学的过程着手,认识课堂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对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研究和探索,使绝大多数学生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至少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后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然后从现实的教学中,总结有效实施物理课程、教材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有效改进物理学科的教学。
问:上海市教委鲜明地提出了从抓“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基本环节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于上述五个基本环节的核心内涵,能否给予简要阐述?
陆:把握教学工作中“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五个基本环节,首先必须明确五个基本环节的常规要求。教学常规是“二期课改” 理念和《物理课程标准》等的具体体现,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是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二期课改”背景下,不仅需要教学常规,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落实教学常规。
加强对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实践研究,要根据当前改进物理课堂教学的要求,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着眼,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着手。对物理教学工作中五个基本环节的常规要求,要强调以下几点:
⑴备课要充分,注意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⑵上课要到位,注意正确处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之间的关系;
⑶作业要合理,注意正确处理必要的作业与学生学习负担之间的关系;
⑷辅导要及时,注意正确处理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之间的关系;
⑸评价要多元,注意正确处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
我们对五个基本环节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和发展,为提高物理课程的实施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而努力,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创造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问:一线的教师在具体落实五个环节方面,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陆:在正确把握物理教学工作中“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基本环节的基础上,更要关注每个环节中的下位环节。教学工作中每个基本环节是有结构的,每个环节中的下位环节也是有具体要求的。
比如上课(课堂教学)的这个环节中,包含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环节。对课堂教学这个大环节,其要求是上课到位,再具体一些,就是教师要有整体结构的意识,课堂教学应把握教学内容的展开顺序(内容维度)和学生认知的展开顺序(方法维度)两个维度,并通过内容维度和方法维度的有机联系,建立教学结构;还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要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质疑、交流、小结。
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基点是提高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 等各个基本环节中有关细节的有效性。比如,提高 “上课”环节的有效性,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仅从教师角度来说,其中最主要的有科学设置三维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发挥物理实验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重视应用的训练、强化课内与课外的衔接等。然后通过抓好教学细节,如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与衔接这个细节的处理,对情景、问题、探究、应用等细节设计的研究等,增强教学细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学工作中每个基本环节的有效性都提高了,整个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必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