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空行走ABC

(2008-09-27 12:58:46)
标签:

神州飞船

载人航天

太空行走

科技发展

杂谈

分类: 我的心情

衷心祝贺“神七”顺利完成预定任务!

 

1.太空行走还是出舱活动?

太空行走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严格来讲应该是出舱活动,因为太空无路可走,而且航天员处在失重状态,也没有办法走。但这种出舱活动也有不同的方式,最常见的是直接到舱外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还有一种出舱活动就是到月面或者火星上行走,把后者说成太空行走更形象一些。

    2.太空行走的几个第一

    ·人类首次太空行走

1965318日,原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乘坐上升号飞船进行了12分钟的人类首次太空行走。

当时主要是美苏竞争,一个是竞争多人上天,再一个就是竞争出舱活动。听说美国要太空行走了,苏联就把上升号飞船加了简易气闸舱,把列昂诺夫送上了太空。那次的出舱活动非常危险,当时航天服限制层没有做好,本来计划出舱10分钟,列昂诺夫出去了以后由于宇航服膨胀,气闸舱的口比较小,回不来了。而且他的面罩除雾系统也坏了,既看不到,也听不见,非常危险。这时候列昂诺夫艺高人胆大,他把航天服的压力降低了20%以上,放掉了航天服中的部分气体,像气球一样缩小后人进来了。回来的这个过程就花费了14分钟的时间。

人进来之后在抛弃气闸舱的过程中,把飞船的导航系统弄坏了,结果这两个航天员没有在预定地点降落,而是降落在离预计地点几百公里以上的森林里,幸亏直升机找到了。

·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女宇航员

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也是苏联人,叫萨维茨卡娅。1984727日,她从搭乘的联盟T―12”号飞船中出舱,做了三件工作:一个是进行太空切割,就像电焊工那样;二是在切割完之后进行太空焊接,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工作,因为太空环境非常恶劣,不过她焊接的很好。三是太空喷涂,把银喷涂到铝制材料上,就像电镀一样,她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在她回来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她38岁的时候生了一个小孩,很健康,所以她还证明了太空行走对生育影响不大。

·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华裔

除去我们国家的宇航员之外,有四位华裔航天员曾经先后巡航太空,他们分别是王赣俊、焦立中、张福林、卢杰,其中焦立中是非常有名的在太空行走的首位华裔航天员。

焦立中曾先后四次上太空,1994723日随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为期15天的飞行,首次将一面中国国旗带上了太空;1996115日从搭载的奋进号航天飞机中走出,在太空中作了长达6小时的太空行走。他的任务是站在15米长的机械臂顶端的脚蹬上,帮助另一位宇航员巴里将一个5.3米长、重量为113公斤的铝制支架安置到航天飞机敞开的的载货舱面上,然后把6米长的电缆附加在支架上。其目的是实地实验为建造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所设计的设备和装配技巧,同时还测试保暖性能得到改善的太空服。这项计划用6小时30分,实际仅用了6小时零9分钟就完成了。

3.太空行走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目的、场所,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按照场所分:一种就是在母航天器外行走,比如在国际空间站或航天飞机外行走;一种是在月球表面,以后还可能会有在火星表面行走。

按照太空行走的计划,还有应急方式来进行分类:一种叫计划内的太空行走;一种叫计划外的行走,即临时增加的;第三种是应急太空行走,即突然出现问题所进行的太空行走。

按照任务分,目前有验证类太空行走、组装类太空行走、维修类太空行走、有效载荷类太空行走。像美国、苏联第一次太空行走,都是验证式太空行走,都是看看技术掌握的怎么样;组装类的就是组装空间站;还有维修类,就是维修航天器;有效载荷类太空行走,就是做一些实验,包括在月面安装一些试验设备。

还有一种分类方式,就是按照生命保障系统采用哪种方式,一种叫脐带式,就像婴儿的脐带一样,脐带起两个作用,一个是里面的生命保障系统通过这个脐带输送给航天员,包括里面的氧气、包括二氧化碳排除、包括温控、包括电源、包括通信;第二个作用是起保险绳的作用。脐带式虽然简洁但是距离有限。现在大部分采取自主式,就是像背包一样把生命保障系统背在航天员的背后。有的时候看到舱外的航天员还有绳牵着,那不是脐带是安全带。腰上挂两根绳,挂一个挂钩,防止航天员飘走。

4.太空行走的几种方式

太空行走的时候,脚基本上用不上,一般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手走。为了方便航天员的行动,设计人员在航天器的里外都安装了一些扶手,航天员用可手握住一个一个扶手来回移动身体。所以,太空行走是一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行走

第二种是通过机械臂,人站在机械臂的末端,然后伸出机械臂去,把航天员送到作业面进行工作。

第三种是通过载人机动装置,就像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似的背一个小火箭飞过去。航天员后面背着两个包,一个叫生命保障系统背包,还有一个叫喷气背包,最早使用的机动系统是在双子星座号飞船上,很简单,是手提式的,前面有一个喷管,后面有两个喷管。后来采用载人机动装置,还有舱外活动救生辅助装置喷管就很多了,24个,共有6个自由度,上下、左右、前后,通过手来按按钮控制,你想去哪就去哪,人可以在太空自由的翱翔。速度每秒钟15厘米,要快的话每秒钟最快的3米,但不能老喷,它是用那种无污染的高压氮气,但是装的是有限的,喷一下能走很远,到作业面还要停止下来。

5.太空行走的最远距离

世界上目前走的最远的有100米。卢杰是华裔航天员里行走最远的,他曾经走到离载人航天器30多米的地方。

6.尿不湿的来历

美国的第一个航天员,当时上天是亚轨道飞行,因为准备工作时间太长了,结果他在飞船上边就等,等了4个小时,快要发射了,他说他要上厕所,但这时没法上,因为上厕所的话所有程序就得重新来过。最后负责人说,你干脆直接尿吧,就尿到航天服里了,幸好飞行时间短。后来美国就研制出了尿不湿,据说航天员用的尿不湿能吸几公斤水,小孩用的尿不湿就是航天服那里转化来的。

航天研究充分体现了科技发展的尖端水平,航天科技开发的很多成果都已经陆续转化为民用产品,为人类造福。航天和我们的生活真的离的很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