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提问中发展批判性思维

(2008-09-28 12:31:49)
标签:

高效提问

批判性思维

七步提问

教育

分类: 读书评论

中国教育报9月25日发表了pplong的博文教师如何做一名知识分子

 

 

——读伊凡·汉耐尔《高效提问——建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七步法》一得

在提问中发展批判性思维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古代教育关于提问这一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代表,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在学习用这种方法来实施教育。提问同时也可能是最少被诠释的教学方法之一,包括许多教师在内,大家都认为提问是一种既有的教学技巧,能够无师自通地被用于教学工作之中。

美国学者伊凡·汉耐尔通过《高效提问——建构批判性思维的七步法》一书告诉我们,“以为人人都懂得有效提问,就犹如希望一个没有接受过正确指导的人能够头头是道地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或者写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一样没有可能。”提问是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伊凡·汉耐尔通过自己的研究表明,提问是一种可以被教授的技巧,他建构了七步提问法,来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伊凡·汉耐尔认为,批判性思维并不是指简单的怀疑或者超越固定模式进行的思维,它是指用一套特定的心智行为去找出普遍的规则以帮助学生理解存在于世界中无穷种类的内容。批判性思维技能由四个要素组成:一种心智行为;一种批判行为(重要的心智活动);可被教学指导;可概化到其他内容。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辨析不同的事物(贴标签)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技能。首先,它是一种心智行为,从孩提时代对事物粗略的辨析到不断成长过程中对事物更精细地辨析,需要心智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其次,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心智活动,如果我们不能够给不同的事物贴上相应的标签,我们就没有办法区别它们,更别说进一步的分类,以及利用它们来处理现实问题了。第三,贴标签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学习。代数中的“变量”、化学中的“元素”等,就是其具体的体现。第四,贴标签在所有学校的学科学习中以及可以想象到的各种领域中都是有用的,它可以被无限地概化。

七步提问法

要做到有效、高效的提问,必须要关注两点,其一是教师必须提问学生的问题类型;其二是提问效果最好的问题顺序。伊凡·汉耐尔从这两点出发,建构了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七步提问法,实际上就是七种不同水平层次的属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心智行为。这七个提问步骤依次为:

第一步:贴标签(贴标签、辨别、发现、注意和看),辨别问题中的关键条件;

第二步:比较(比较、联系、类推、对照、推断),找到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三步:分类(列清单、排顺序、定次序、分类、整合、先期小结、综合),对潜在内容的因素列清单,排顺序,分类整合并做先期小结;

第四步:解码(解释问题、说明和指示),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问题并加以证明;

第五步:编码(编码、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证明问题的答案;

第六步:应用(应用、预测、设计、假设),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

第七步:总结(再总结、下结论),让学生再从第一步到第六步走一遍,总结所学内容。

先来看这样一段文字:

为了心中的理想,瑟古得·马歇尔成了全国有色人种进步协会的律师(NAACP)。他的表现真正配得上这个外号:“愤怒的将军”,因为他成功地为许多已有成例的案件做了辩护。其中一次使马里兰法律学院的大门向黑人学生敞开了;另一次使黑人有权进入陪审团。马歇尔最有名的案子可能是1954年在高级法院赢得的,该案中布朗·V·教育委员会虽然规定学校是“独立而平等”的,但没有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在马歇尔为NAACP工作的多年中,他富有成效地为黑人的合法权力而斗争着。

要理解这段文字,可以采用上述的七步提问法逐一进行:

1.本段文字的主要事实是什么?哪些信息是关键的?

2.马里兰法律学院向黑人敞开大门、黑人进入陪审团……等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文中所列举的事件可分几类?每一个事件分别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小结论?

4.你如何理解“愤怒的将军”这一称号?请用自己的语言给予解释。

5.本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对马歇尔给予评价。

6.再给一段介绍马歇尔成长经历的文字,让学生阅读,联系前面的讨论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具体的问题略)

7.通过对马歇尔的事迹和成长经历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能够概述一下吗?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按照七步提问法来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序来,不能向前跳过任何步骤。比如说问了第一步的问题之后,不能跳过第二步直接去问第三步。当然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如果感到有需要,可以从第三步回到第一步,然后重新开始。

第二,在对学生提问以及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避免叫学生关注细节,要引导他们关注重要性的信息。纠缠于细节,很容易偏离讨论的主题。

第三,高效提问法认为学习是艰难的,需要花时间和努力,兴趣是逐渐发展的,而不是遗传的天生的。教师必须自然而然的提问学生,以满足学生和社会两者的需要。因此,提问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能把难的问题问成绩好的学生,容易的问题问成绩差的学生,使得成绩差的学生更不能观察到自己有学习的需要。每个学生有责任尽自己的努力恰当地回答,不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正确地、完美地回答每个问题。所以就算学生没有举手表达参与的愿望,也可以自然地向他们提问,让他们更好地集中精力。

第四,在提问时,必须遵循提问~回答~提问(Q-R-Q)的模式。当学生被提问时,不管回答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紧随着再问学生:你以什么论据、理由或推论支持你的答案?在此模式中教师的态度应是“如果你选他,你就得为我证明”,这样帮助减少学生盲目猜题的趋势,特别在概念的判别,选择题的解答时,要特别注意参照这一模式。

第五,每节课大约用1/4左右的时间来提问。提问只是教学策略的一种,课堂里还有其他多种教学策略可以使用,研究表明,占用大约1/4左右的时间来进行高效提问是比较适宜的。需要明确的是,高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精深的、机动灵活的提问达到新的、真正的理解,而不只是为了评价学生已经理解了什么。

第六,教师应当避免消极提问,因为它降低了学生回答的渴望。教师要避免在提问中引导学生采用猜测、尝试等办法来回答问题,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形成。

第七,教师要减少学生用“不知道”来逃避提问。学生回答“不知道”,一方面可能是真不知道,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逃避回答问题的任务,这和学生所处的课堂环境等很有关系。教师决不能坐视此类现象的发生,要采用相应的策略,比如:一字不变地重复原来的问题;措辞改变但保持原来问题的意思;缩小问题的范围或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等,马上提一至三个额外问题,补救第一次提问的不成功。

 

高效提问——建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七步法》 []伊凡·汉耐尔/  黄洁华/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3.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