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高考试题赏析一例

标签:
研究性学习评价检测能力目标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上海市高考综合科目测试试题有一个特点,即连续多年在研究性学习方面设置试题,一方面检测学生在高中阶段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起到导向和引领作用。在2008年秋季的综合能力试卷中,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试题是这样命制的:
试题:黄豆芽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它由黄豆种子萌发而成,通常食用部分为其子叶及下胚轴(如图1)。某学生研究了在白光和黑暗条件下黄豆芽下胚轴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见图2。
1.根据图2分析,该生关于黄豆芽下胚轴生长的研究无法推断的结论是(
A.在黑暗中比在白光下长得更高
B.在黑暗中比在白光下长得更快
C.无论在白光下还是在黑暗中,下胚轴最终都将停止生长
D.在黑暗中的生长曲线呈现S形,而在白光下不呈现S形
2.在图3中已画出了黄豆芽下胚轴在白光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变化曲线,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在黑暗条件下其下胚轴的生长速度变化曲线。
3.该学生偶然发现磁场环境会影响黄豆芽的生长,想进一步研究不同磁场强度与黄豆芽下胚轴生长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研究方案,但还不完整,请你根据课题研究的有关知识加以补充,并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名称:不同磁场强度与黄豆芽不胚轴生长长度的关系
假设:
研究指标:黄豆芽下胚轴的长度
实验用品:饱满的黄豆种子、磁铁(用于组建不同的磁场环境)、 25℃的黑暗温室环境、尺、清水、烧杯、纱布及其他所需材料
研究步骤:
(1)将一定数量品质相同的黄豆用清水浸泡1-2小时:
(2)用磁铁组建强度不同的三个磁场环境,分别命名为磁场1、磁场2、磁场3;
(3)取底部铺有湿纱布的4个烧杯,各放入5粒浸泡过的黄豆,盖上湿纱布;
(4)在25℃的黑暗温室环境下,随机取三个烧杯分别放入上述磁场中,剩余的一个作为对照组,并贴上标签区分;
(5)每天补充一定量的清水,以保持黄豆芽生长的合适湿度;
(6)一周后测量并记录每根黄豆芽下胚轴的最终长度,求平均值。
研究结果与结论:略
根据该生的研究步骤,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上海市综合能力测试考查的能力目标有四个,第一个能力目标是考察学生是否具有“信息获取与筛选的能力”,能够从试题所给的图象中获取信息做出判断就是这一能力的一种行为表现。本试题的第一问要求学生根据图2来得出结论,考查的正是这一能力。
第二个能力目标是“信息联系与加工的能力”,把已有的知识与试题提供的信息建立关联、在多种表达方式之间进行信息的转化和再表达、利用各种推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等都属于这种能力的行为表现。本试题的第二问要求画出黑暗条件下黄豆芽的下胚轴生长速度变化曲线,考生需要将图2中获得的信息通过转化再在图3中呈现出来,凸现了对考生信息联系与加工的能力的考查。
第三个能力目标是“假设与论证的能力”,这一能力目标主要和课题研究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课题实践、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完整的研究过程相联系。在课题研究中,假说是在一定的科学事实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变化提出的猜测,反映了两个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也是后续研究中要着力加以证实的,这是课题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学生在平时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容易忽略的,所以命题者在第三问中设计了一个让考生撰写假设的填空,考查学生平时是否具有这样的习惯。
在平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非常喜欢动手做实验,但大多数实验数据的记录很不规范,常常很随意地找一张纸,在其上随意地做一些记录,回去之后再加以整理。这是一种缺乏科学态度的行为,也不利于学生严谨科学习惯的养成,试题的最后让学生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格,就是从这方面加以检测的。
第四个能力目标是“评价和决策的能力”,虽然试题中没有设置问题直接考查这一能力,但学生在完成这一试题的过程中,必定会将试题中叙述的研究程序和自己平时的学习进行对照,无形中已经实现了评价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