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菲律宾视觉/图片旅游 |
分类: 旅途随记 |
返回上海已经两天,4月份也已经过完,我的“赴菲记事”也该告一段落了。今天对菲律宾这个国家进行一次总体印象式的回顾,作为此次菲律宾之行的终结篇。
1.开放的性格
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菲律宾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然后又受到美国的影响,因此,菲律宾文化具有明显的西方化的特色。菲律宾人天性和蔼可亲,善于交际,作风大方,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显得愉快乐观,好像从不知道忧愁为何物。跟他们聊天,你会不自觉地被他们那种乐观的态度所感染。
27日下午,我们从圣地亚哥堡游览好之后出来,在门口碰上了两位菲律宾的少女。她们听到我们在用中文交流,就用英语主动地和我们打招呼,并询问我们从哪里来,到马尼拉来做什么。在她们的热情感染下,我也开始像放炮仗似的一个个“蹦出”自己蹩脚的英语单词,和她们进行交流。经常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要反复表达N次,才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在这个时候,没有语法,只有单词,以及从听到的单词中展开的联想。她们落落大方,一直陪我们走到去“中国城”的路口,还邀请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马尼拉的大超市SM。尽管我们没有时间过去,但她们这种热情、爽朗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让我想起了27日上午在黎刹公园,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在一个雕塑群附近遇到了四位正在拍照的菲律宾的少女。她们非常大方地和我们一个个合影留念,这样的开放与我们平时养成的那种含蓄、内敛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和菲律宾少女合影
到菲律宾的这段时间里,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华人华侨的圈子里,没有和当地的菲律宾人有过什么样的交往。27日在马尼拉的自由行,让我在不经意间接触了当地的一些市民、几位警官(问路),了解了一点菲律宾人,可能不够全面,但感受是真实的。
2.遍地的鲜花
菲律宾群岛地处热带,全年气候炎热,分旱、雨两季,每年的12月至第二年的5月为旱季,6月至11月为雨季,极端最低气温21摄氏度,最高气温36摄氏度。在这个热带岛国,鲜花是城市最美丽的点缀。各种不知名的花朵,层层叠叠,花色缤纷,从枝头累累地坠下,让人目不暇接。
3.独特的饮食
菲律宾是个多种族的国家,因此,菲律宾吃的艺术也融汇了这些国家的部分特色。作为主要食粮的稻米很多时候都以外国的方式烹调,菲律宾的名菜常用的椰奶是源于马来祖先,而热门的菜式如包卷和面条却是中国风味,尤其是中国的烤乳猪,更成为菲律宾的名菜。
欢送我们时当地华侨请我们吃烤乳猪
皮薄而脆的烤乳猪,端上桌来香气四溢,必须用餐刀将它切成小块,蘸上专备的酱方可入口。若佐以用白萝卜制成的酸菜,口感则更佳。
菲律宾人吃饭,包括吃中国菜,都是西式吃法,每人一个盘子,用餐刀、汤匙、餐叉。他们主要是吃米饭,吃鸡,吃肉,或焖或炸,炒菜不多,青菜就更少见。
Jollibee(乔利比)是菲律宾非常有名的餐馆,在各地都有连锁店,红火不亚于肯德基或者麦当劳。在这里用餐不仅能饱尝丰盛的菲律宾饭菜,而且还能欣赏到精彩、生动、活泼的歌舞表演。乔利比,意为“欢乐的蜜蜂”。乔利比饮食集团是菲律宾饮食行业中最大的集团。它除了经营正餐外,还开设了129家快餐店,其中在海外有6家分店。
4.多样的教堂
菲律宾是个天主教国家,信仰天主教的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所以,在菲律宾,常常能见到很有欧式特色的教堂建筑。这些教堂往往是当地最漂亮、最有特色的建筑。教堂一般也都不小,每天都有信徒去做弥撒,时而也有人独自跪在里面祈祷。
马尼拉大教堂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菲律宾的巴洛克式教堂群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可见教堂在菲律宾的重要地位。菲律宾的巴洛克式教堂是从16世纪开始出现的,这些教堂基本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建立的。教堂的大体风格顺延了巴洛克建筑风格,使用大量镀金图案,装饰奢侈的墙面以及刻面精美的柱子等。教堂建筑以西班牙教堂为样板,但也考虑到当地多台风、多地震的气候和地质因素而设计为长方形,无侧廊和交叉部,适量降低建筑高度,形成了菲律宾样式的基督教堂。同时还受到中国宗教建筑的影响,教堂正面结构讲究。一般的教堂与钟塔分离,钟塔又起防御和避难作用。
在华人区王彬街头的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