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马尼拉视觉/图片旅游 |
分类: 旅途随记 |
根据国务院侨办的安排,我们26日到达马尼拉之后,在这里休息调整一天,28日再乘飞机返回上海。这样,27日一天的时间就留给我们自由活动。菲律宾华侨中心给我们安排了到当地最大的连锁超市SM去购物,我和朱老师商量了一下,感到自己的行李已经因为芒果干而超重,再去采购物品更加麻烦,何况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产品在上海都能见到,只不过价格略有差异而已。所以我们决定这天的时间全部用来参观王城——西班牙时期建造的城堡。
1.马尼拉的由来
关于马尼拉的由来,一种说法是源于这里有一种叫做“尼拉”的开白花的红树林植物。另一种说法是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者在马尼拉湾登陆时,发现海滨长满绒毯一样松软的细叶短草,便随口起名“马尼拉”,意思是“长满尼拉草的地方”。
帕西格河以及像皇宫一样的邮电局
经历了长达400年的殖民地生涯后,马尼拉已处处打下西班牙和美国的烙印,甚至被称为“亚洲的纽约”。帕西格河横贯马尼拉市,沿河两岸多为西班牙风格的建筑,高大椰树、苍翠棕榄、时时散发着馨香的菲国国花茉莉花让马尼拉更加风情万种。
2.王城
王城是“城寨内”的意思,又叫“市中市”,位于黎刹公园的北面及帕西格河中间的中段,是马尼拉市最初的旧址。在西班牙入侵之前,这里原来是由塔加拉酋长所统治的地方,也是与亚洲各地的商贩交易货品之处。1571年,西班牙人为了稳固殖民地的统治,在这个大约1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高墙、壁垒、壕沟和城堡,在城寨内建设了住宅、总督官邸、12座教堂、学校和政府办公室,城墙的周长约4.8公里,高约4.9米,墙厚6-9米,城上有垛,城外有壕,共有五个城门,入口设有曳桥,每晚子夜都收起来,直至天亮时才放下,当时城内只允许西班牙人及其混血梅斯蒂索人(Mestizos)居住。成为西班牙在东方的政治、文化、宗教、教育与商业的中心。
走在古城墙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座西班牙王城被摧毁,目前只剩下圣·奥古斯丁教堂、马尼拉大教堂、圣地亚哥古堡及一些断瓦残墙。城墙还保留了一部分,这种城墙的建筑风格和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差异。有一段城墙上还保留了防御的火炮等,可以让我们
古城墙和古炮台
圣·奥古斯丁教堂是惟一保存较好的古老建筑,这是一座西班牙式的天主教堂,初建于1599年,用竹木建成,1606年改用石头建筑,是菲律宾最古老的石造建筑之一,系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l762年曾为英军司令部。1898年美军攻占菲律宾后,教堂的会议室是美军同西班牙军签订停战条约的地方。教堂内有博物馆,珍藏着教会的历史文物。有一条拱形走廊通往教堂内的大殿,走廊一边是拱形的窗户,另一边墙上挂满宗教性油画。大殿庄严雄伟。教堂大门、神坛和合唱团所坐的木椅,雕刻精致。教堂的壁龛里安葬着很多有名望的教士遗骸。
圣·奥古斯丁教堂外观
教堂内部
走在王城内,可以见到很多具有浓郁欧洲风格的建筑,这些都是二战之后兴建起来的。这些建筑保留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一些特点,可以从中体味到菲律宾人在殖民时期的生活状况。
王城中的建筑(1)
王城中的建筑(2)
王城围墙的外面,靠近马尼拉大酒店地方,还有一处高尔夫球场,有闲阶层的人们在球童的陪伴下,在这闹中取静的地方休闲、运动,很是潇洒啊!
高尔夫球场
3.圣地亚哥堡
圣地亚哥堡位于马尼拉市巴石河与马尼拉南港之间的三角地带,是王城中一处残留的古堡。这个古堡于l590年西班牙殖民时期始建,历40年建成。城堡城门上的石刻很精致、漂亮。其城墙,竟然是用火山石沾了鸭蛋的蛋清砌起来的。古堡前有护城河,上设放置大炮的高台。菲律宾民族英雄黎刹,曾被囚禁在这古堡内,并在古堡的地牢中就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古堡的部分毁于战火,古堡一侧还有一排有铁栅门的牢房。门口附近有一大理石陵墓,墓上立一白色大十字架,这里埋葬着一批二战中的死难者。堡内那间西班牙殖民者囚禁民族英雄黎刹的牢房,现已被辟为黎刹纪念馆,草坪上还耸立着黎刹的全身铜像。
古堡的城门
地牢上的看守
黎刹铜像
4.黎刹公园
黎刹公园(Rizal Park)位于市中心罗哈斯大道旁,面对马尼拉湾。原名卢尼搭公园,后为纪念菲律宾国父、民族英雄黎刹而改名。正门是1896年黎刹被殖民当局杀害和其遗骨埋葬之地,矗立着黎刹纪念碑。在高耸的长方形石碑的正面是荷西·黎刹的全身塑像,左右两面是黎刹母亲喂乳和父亲教子读书的雕塑。周围绿草如茵,正面方形空地两旁悬挂着多面菲律宾国旗,前面有一个喷水池。园内有3个专种中国、日本和意大利花卉的国际花园,中国花园入口耸立着雄伟的中国式牌楼,还有花钟和小山。园内建有季里诺大检阅台,是举行国家庆典之地。
黎刹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