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研究型课程育儿育人教育责任学校教育读书校园 |
分类: 校园一瞥 |
昨天晚上学校召开高二年级学生家长会,我在会上做了一个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稿。
各位家长:晚上好!
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了一天,又顶着严寒来到我们学校,参加高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会,共同商讨学生发展的大事,体现了大家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的家长会,有两个话题:一是关于学生选科方面的;二是关于学生的寒假生活方面的。现在我就这两个话题谈一些想法。
一、选科问题
1.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谈选科的问题?
第一,我校的传统:“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做什么事情都要赶早,提前思考。
提前将相关的工作思考好,准备好,等事到临头的时候,就会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如果大家注意近期的《解放日报》,会看到 1月14日头版有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报道——“名师从这里孵化成长”,这实际上就是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前思考的成果。在改制之初,学校就意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采取了多种措施,致力于教师队伍的培养。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脱颖而出,当其他学校开始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忽然发现杨浦高级中学有了这样一个人才高地:全市23个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基地,我们学校有三个;10个特级教师群体,一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了一个宝塔型的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对高二年级学生的选科思考也是这样。实际上从去年的9月份开始,学校的校长室、教务处、年级组已经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的研讨,逐渐明确了实施的方案。本来12月份就想操作这件事情,考虑到尽量不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最终决定在学生考完试之后,放假之前,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第二,我们有忧患意识。
学校非常重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注意深入一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我们发现,高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其他两个年级相比还有差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一些学生失去了高一的新鲜感,又觉得离高三还有一段距离,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的一些状况,引起了我们的警觉。在和备课组、任课老师共同研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也希望家长能够配和学校做一些工作。
2.学校关于选科的想法
第一,这次的选科,只是明确意向,不是分班。
从学校的角度讲,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选科意向,有利于学校思考下一届高三的班级安排、教师配备、课程设计,为高二年级结束之后的分班做好准备。如果现在不了解学生的意愿,等到高二年级结束了再去安排相关的工作,将非常被动。
从学生的角度讲,选科有利于学生目标定位,明确方向。总是在选科的问题上思前想后,会牵涉学生很多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目标明确了,也会促进他们在学习上多花功夫,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将有所倾斜
在拓展型课程的安排上,学校每周将安排2课时的时间,用于选修科目的学习。高二年级的老师们最近还要分备课组活动,专题研究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给这些选科的学生,满足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学校的教务处也开始着手编制下学期新的课程安排表,为本次的课程调整做好准备。
3.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第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当家长的意见和孩子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要认真聆听孩子的想法,不要硬逼着孩子学习他不喜欢的学科,这样很难保证学习的效果。
在帮助孩子进行选择的时候,家长可以从以下一些角度和孩子一起思考:孩子各科学习成绩和兴趣分析;今后若干年比较热门的领域和专业趋势;上海高考最近几年文理科生源的情况等。
第二,提醒学生不要轻易放弃
不能因为明确了选科的意向,就主动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方面,现在一些大学的自主招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我校今年的高三,在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几十位学生入围,就是因为他们不言放弃的结果。另一方面,放弃是一种传染病,会从一个学科传染到另外一门学科,往往最终的结果就是全盘放弃。家长自己对此问题先要有正确的认识,然后再去鼓励自己的孩子不要轻言放弃。
很多时候,放弃的不是学科,而是追求的勇气。在这里,我想和家长们一起回顾一下我校2005届毕业生罗璐、上海市高考理科状元给她的学弟学妹们的一段话:
希望大家记住“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努力奋斗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一定有收获。不努力奋斗的人一定不会成功,且一定没有收获。所以学习说到底还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的,或许一些话大家听了不下千遍,但往往这些话都是真理,大家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认真听了,老师说的内容都听懂了,每一道课后练习都会做了?是不是每天的作业都认真完成了,都及时订正了?是不是老师布置得背诵任务都很好的完成了?如果这些你都做到了,却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可以来找我谈。但事实上,又能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想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出几个吧?因为坚持不懈实在是太难了,或许一部心爱的电视剧,一场精彩的比赛,一款颇具吸引力的游戏就会让你第二天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如此一次、两次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从而感觉到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成绩下滑。所以奉劝大家不要总想着有什么不用花时间和精力的学习方怯,更不要指望什么学习秘诀。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的事,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成功。
第三,要有超前的意识
很多事情,如果等到孩子到了高三才开始思考,那就太迟了。比如说,有学生想参加复旦、交大等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那就要提前开始做准备。要了解这些考试的特点,尽快弥补自己知识方面的缺陷。最近两年,我校的学生在这方面发挥的比较好,与学校的准备、学生自己的准备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一些学校的小语种专业非常吃香。如果要报考这样的专业,现在开始就要在英语学习上有所侧重。
很多时候,这样的准备与秋季高考的考试关系并不是很密切,但有了这样的准备以后,会使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问题,常常能促进学生在高考中的发挥。
二、寒假生活
寒假即将来临,让孩子渡过一个安全、愉快、健康、有益的假期,把身心调整好,好迎接下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心愿。在此,给家长提几点期望:
第一,阅读学校给每一位家长的《告家长书》,了解学校对学生寒假生活的具体要求,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寒假作业。
第二,学校倡导的“四个一”活动,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
为了让学生过一个健康、有益的寒假,学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四个一”活动:读一本好书,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写一篇征文,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为话题,推荐一本对自己精神成长心路历程影响最大的书籍;积极参加一项以“迎奥运,迎世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体悟社会责任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第三,支持学校的课题型课程
我校的课题型课程开设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在这十年当中,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这一课程得到了实践锻炼,一批批的研究成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项项的创造发明为学生个人以及学校家庭带来了荣誉。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体会到在中学进行的研究对大学学习的帮助,还有的同学利用在中学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获得了大学的奖学金。
现在,高二年级全面开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跟着大学的教授、博导进行研究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自主进行课题研究的。寒假是同学们开展课题研究比较集中的一个阶段,希望家长一方面要关心、支持学生的这项活动;另一方面,欢迎家长主动承担指导任务,为我校的课程建设出一把力。
学生家长指导的论文,同样可以参加学校的课题展示活动,同样可以入选优秀论文集,必要的话,学校还可以给家长颁发导师的聘请书。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来建设学校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