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着急的上海人

(2008-01-11 11:30:54)
标签:

社会/纪实

城市印象

生活记录

情感

分类: 我的心情

从某些角度看,上海人很着急,有很多的“着急”直接体现着这个城市市民的基本素养、体现着他们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下面从今天经历的几件事情谈起。

1.乘车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是很多市民的选择。但有两个现象让我感到上海人非常“着急”,“着急”的让人不可思议。

一是上车时的拥堵。一看到公交车辆就要停靠,等候的人们立即向着可能停稳的位置集结,在车门打开的时候,大家蜂拥而上,都想第一个进入车厢。本来候车的人并不是很多,七八个、十多个,如果按照顺序依次上车的话,也就是几十秒的时间,但因为每个人都不甘“落后”,大家一个个卡在车门处左摆右晃,常常要多花两到三倍的时间才能上完。

二是上车的时候抢位置,方法多样。这里只说今天早晨和我有关的一个案例。早上640,我乘坐公交车去学校。上去的时候车上还有不少空位,我在一个位置上坐下去之后看到车比较空,售票员正在忙碌,就把包放在座位上自己走过去刷卡。等我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的包没有了,放包的座位上坐上了一个长得很标致大约30多岁像是白领阶层的小伙子,我过去问他“这是你的座位吗?”他说“是的”,再问他“我的包呢?”他指给我一个面向车尾的座位说“在那里呢。”我再问他“你这样做合适吗?”,他反过来问我“怎么不合适?”……我一下子无语了。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是非观、荣辱观都没有了,和这样的再争论下去的结果,只能自取欺辱。我只好让他坐着,站在旁边不再搭理他。

车门前的拥堵、车厢内的抢座位,说到底是因为大家上班的路途都比较远,路上很辛苦,为了找一个位置让自己再睡个回笼觉或者放松一下。但无论如何,做人的底线、最起码的文明礼貌不能丢失。

2.走路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总是从许多非常细小的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从“走路”这件事情,就能看的非常清楚。举两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例:

一个是十字路口的行走。我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在十字路口曾经遭到几次“着急”的市民的呵斥。有一次,我骑着一辆自行车到了一个路口,看到红灯亮起,就自觉地停了下来,没想到这一停不要紧,后面骑行的人很不满意,一个个对我呵斥,说我挡在前面不让他们行走。他们的理由是现在两边都没有机动车辆通行,路就在这里空着,干吗要等?还有多次就在我家附近的十字路口,我下班之后等着绿灯过马路,每次都有很多的摩托车、自行车根本不管红绿灯,横冲直闯,几次都差点撞了我。我提醒他们注意红绿灯,他们反而呵斥我走路不看其他车辆。

二是公交车站附近下车之后如何走到人行道上。在最近的一个季度内,我已经两次在公交车停靠站被助动车撞了。就说今天早晨,在一汽公司的门口下车的时候,一个个骑着自行车、助动车的人们以飞快的速度冲来,到了公交车站附近也不知道减速。我下车的时候,看到这些非机动车“飞驰”过来,已经非常小心地看着他们向人行道上挪动,不料一个开着助动车的人为躲闪一辆自行车,直冲我来,我躲闪不及,身上背着的背包的包袋挂到了他的车把上,将我一下子给拖了过去,幸好我反应快,紧紧抱住这个开车的人,才没有造成伤害。

行人走路着急,非机动车走路着急,机动车走路着急……如果留心每天的交通事故和各种报道,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着急”引起的。“宁停三分,不强一秒”,在上海这个城市里,可能倒过来说,更符合实际情况。

3.算计

外地人说起上海人,总要提到一个词:算计。上海人说起外地人,也总喜欢一个词:乡屋人(乡下人)。当然,双方都有一些误解,都是缺乏相互的沟通和理解所造成的。不过上海人有经济头脑,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比较较真……确实是上海的一种性格,可能与这个城市快节奏的生活特点有关。也举两个例子:

一是储蓄存款。怎样将自己有限的积累发挥最大的投资效益,多为自己积累一点财富,上海的市民在这个方面思考的确实比较多。债券基金、股市冲浪……这些都不必说,就看去年一年的几次涨息。每次涨息之后,各种媒体都会推波助澜,大做文章,将涨息带来的各种影响分析的淋漓尽致。其中一个就是储蓄存款在多长时间内,取出来再存比较合算。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现象:每一次涨息,银行总是门庭若市,队伍奇长,大家纷纷将自己的定期存单拿来,进行转存,以争取更多的利益。不成想去年一年利息调整的次数太多,有不少人很着急,每一次调息都到银行里变换一次定期的存款,一年下来才明白原来2007年一年中始终得到的是活期的利息,既浪费了精力,又没有得到收益。

二是帮人办事。留意以下找你办点私事的上海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特点,事情一办完,马上就会送你一个小礼物或者请你吃一顿饭来答谢,让人感到他们非常的“着急”。好像办这件事情就是一项交易似的,事情完成了,答谢也做到了,交易就完成了,双方就两清了。这样的一种办事风格和其他地方很不相同,让人感到更多的成分是交易,而不是友情。

    总体上看,上海人的“着急”,有令人不愉快的地方,也有很可爱的一面。上海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天好过一天。真诚的希望上海市民的素质也和城市的发展速度那样,尽快地好起来。

    我是不是也跟着“着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