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办学思想教育责任学校教育校园教育 |
分类: 他山之石 |
教育归根到底是帮助别人创造人生的幸福,让人有幸福的人生。而这是建立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良好的个人修养上的。通过生活教育给师生以人文的关怀,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奠基,是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高万祥先生的教育实践。在北京参加“论坛”期间,我听到了他关于这一教育实践过程的具体阐述。
一、两点基本认识:
1.关于教育目的,欣赏两句话:一句是康德说的,“人就是目的”;一句是杜威说的,“过程就是目的”。
2.教育是做的哲学。从孔子开始,“做人”教育就成为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是做的哲学,管理是细节的文化,人格是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学生到校,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学会做人。
二、学校文化管理的根本追求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与人的生存方式有关。今天的教育最缺乏的是人文关怀。人文就是人心,人文教育就是人心教育。从一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会吃饭
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农耕文化,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很多时刻都发生在厨房里和餐桌上。一个人的文明礼貌,从吃饭就能看得出来。要下决心,把餐厅文明建设进行到底。
餐厅文明建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吃饭,不剩一粒米。学校把饭放在外面,让学生自己添加,吃多少打多少,不剩一粒米。菜由食堂管理员统一配给,也要求尽可能吃光。吃饭之后的餐桌要整洁,将椅子回归原位,让后来者有别人还没有使用过的感觉。
要让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是一件非常难的工作,辅助的管理措施是摄像机,通过各种途径将教师教育好了,再去教育学生。
2.学会走路
做君子,从学会走路开始。校园里的环境很美,但草坪的弯道处总会被人踩的光溜溜的,这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失败,道德教育应该放在此处进行,应该放在校园之外的十字路口处开展。现在一些大城市交通堵塞的很严重,其原因大多不是道路本身的原因,而是人的素质的问题。中国的车祸占全球的20%。,其根本原因就是素质地下。现在在地面上行走,磕磕碰碰也就算了,以后如果人人有用了飞行器,在天空无规则的乱飞,则将出现怎样的境况?
有一个故事,很难人寻味。一个在美国读博士的学生,和一个美国的姑娘谈恋爱。一次约会去看电影,因为就要开演,为了赶时间,拉着那个姑娘就去闯红灯,结果那个姑娘和他吹了。理由是“你连红灯都敢闯,还有什么坏事不敢做?”这个博士很沮丧,学成之后返回我国,又在国内谈了一个朋友。有了上一次的经历,过马路的时候就很小心,绝对不闯红灯。几次之后,那个女孩子又和他吹了,说“一个连红灯都不敢闯的人,还能指望你做什么?”
南怀瑾认为中国能一直延续5000年文明到今天,有三种力量在支撑,其中一种就是知识分子的集体人格力量。现在的教育,绝对不能让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断流。
3.学会穿衣
启功在回忆他的老师陈元的时候说,几十年过去了,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文化知识大多数已经淡忘了,但老师进课堂之前不吃葱蒜、肯定把胡子刮干净、衣服虽然不新潮但一定衣冠整齐……这些对我的印象是很深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阅读的一本人书,不是所有的时尚都能够进入校园、进入课堂的。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要有相同的要求,男教师西装革履,女教师可略施淡妆,但绝对不能染彩发。作一个培养君子的君子,培养淑女的淑女。
4.学会说话
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文明用语和礼貌;二是演讲口才;三是学会讲真话。
早上在门口迎接学生进校,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孩子不会和家长说再见,缺乏一种文明礼貌的教育。从这里出发,想到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各种文明礼貌行为,确定了这样一个校规:“点头、微笑、问好”。不会微笑是一种精神篑乏和“幽默残障”,人类社会重要的发明不是电灯电话而是微笑和幽默。
在一次节目采访中,主持人问李连杰:武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李连杰说:“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和武功是微笑,是友爱!” 二战之后,德国中学最重要的教育是善良教育。翻看我们现在的词典,有关动物的词条中,常常写着这个动物的皮可以做什么,肉可以怎么吃,骨头可以干什么……给学生提供的教育都是非常残忍的。
演讲是学校中的学校,美国的选举制度,造就了人人都是“侃爷”;古希腊的民主制度,造就了一批演说家……学校的各种校会、班会活动,提倡以演讲为主,让学生都有机会训练自己的口才。学校引进教师要看演讲,青年教师的教学比赛,有一项内容就是演讲。
口才是人的第一才能,谈吐是人的第二外貌。一些老师老了之后越来越不吃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职业的看家本领,包括演讲的本领。最好的教师一定是能言善辩、能说会道、工作踏实、敢讲真话的老师。教育改革也要从“打假”开始,一个善于作弊的民族,怎么能够进步呢?现在的高考,要通过安检才能进考场,这是十二年教育的悲哀。
5.学会交往
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际交往,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学生的个性、情感、人格的养成,都是在交流之中实现的。
有一次,学校在开学两个月之后做了一次调查,让学生写出任课教师的姓名。结果能够完整写出姓名的占12%,能够写出姓的占37%,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用“数学老师”、“生物老师”、“物理老师”……这样的冷冰冰的称谓。
交往的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真正全体、立体的相互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