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件解读教育漫谈杂谈 |
分类: 课程教学 |
——解读《关于中小学研究型课程实施的几点意见(征求意见稿)》(5)
4.加强对学生研究过程的指导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开发对实施研究型课程有价值的校内外课程资源,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考察、放映录像、开展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各种方式,创设问题研究的情境,形成探索、质疑、讨论和合作交流的环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一部科学发展史,就是对奥秘的探索与对问题解决的历史。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问题的种类很多,但所有的问题在结构上都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要素之一:条件。即问题的初始状态。无论什么样的问题,这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要素之二:目标。即问题应该或可能达到的最终状态。
要素之三:障碍。是指问题的“条件”和“目标”之间的距离。
问题分成标准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问题两类。
标准性的问题,条件是已知的,目标是十分明确并且是唯一的,为了实现目标所要选取的方法和依据也是现成的(如公式、规律等),并且常在条件或目标中有一些暗示。只要我们能够对号如座,就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我们平时学科学习中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是这种类型的问题。
探索性的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问题的条件和目标是明确的,但是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达到目标。二是问题的条件是明确的,但问题的目标和完成目标的途径都是不明确的。在课题研究中,最有价值的问题就是探索性的问题。
问题的产生大体上有这样几条途径:一是从对自己比较熟悉事物的质疑中产生问题。二是从对生活实际的观察中选题。三是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四是从学科的某些知识点的联想出发寻找课题。五是从众彩纷呈的科普讲座中萌发灵感寻找课题。
从提出一个问题到确定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需要大致需要经历如下的环节:
发现问题。最初往往是在阅读、研究有关领域的文献,专家的科普报告、日常的学生和生活实际,受到某一点启发,产生联想,形成一个初步的研究假设。
调查研究。带着粗泛的想法广泛查阅有关资料或进行专家咨询,了解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该问题目前被关注的程度。
形成思路。随着思考的深入,原来朦胧模糊的想法逐渐变得集中、清晰和明确,不仅对此问题的大致情况有一个总体把握,而且形成了如何进一步研究该问题的初步思路。
确定课题。在有了研究该问题的初步思路后,再从选题的原则上分析课题实施的可能性,通过论证确定研究的课题。
如果说确定课题是要确定“研究什么”,那么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则是要回答“怎样研究”。
研究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课题的名称。
课题的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尽可能表明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注意表述科学、严谨、简明、清晰。
②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缘由,即根据什么,受到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要认真、仔细的阐述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论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定自己的创意构想。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意义,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样的地位等。
③研究假说
假说即理论假设,是关于事物现象的因果性或规律性的假定性解释,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则和事实,对解决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方案的说明方式。
④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通俗地说就是要回答如下的问题:研究的是什么?当前问题是什么?解决什么?怎样解决?
⑤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保证研究结果可以说明一个地区、某一类情境或某一类对象的一般规律性,以使研究的结果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调查研究,样本的选择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影响很大。研究方法是指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
⑥研究程序及人员分工。
研究程序即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在研究计划中,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列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组成员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和管理部门的管理及验收。
⑦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就是对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样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专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
⑧保障措施。
在计划中要写清有关保障措施,这包括:经费预算、设备条件等。进行专题研究需要一定的经费和用品。
案例:研究“蚂蚁”的方案
课题名称:蚂蚁的爬行速度
研究目的:估计蚂蚁爬行的速度,学习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提出假设: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蚂蚁的爬行速度大约在 0.5mm左右
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法
研究内容:首先,捕捉几只蚂蚁,观察它们爬行时行进路线的特点;其次,让蚂蚁自由爬行,设法记录并测量它在规定时间内爬行的路程,估算其爬行的速度;其三,通过细线或者折叠纸槽等方法,使蚂蚁沿着一条直线前进,估算其爬行的速度;其四,研究怎样使蚂蚁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自由地爬行,既不受惊奔跑,也不停步不前。
成员分工:小组四个同学在实验开始之前,两个负责捉蚂蚁,两个负责准备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集体进行观察记录,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修改并确定下一步的实验计划。
成果形式:正确估计出蚂蚁的爬行速度,并给出实验的报告。